看完了前天(編按:2022年6月6日【星雲】)彭敬詠的專欄文章〈灰暗之時,把光裝進罐頭〉,心裡湧起一陣暖意。
2022年6月5日,凌晨1點50分,我有幸在居鑾“南邊有光到天亮”藝文活動現場聆聽作者親自朗誦〈光之罐頭〉,那是“南邊有光到天亮”倒數第二個活動。他很用心,即使夜已經這麼深,仍精神奕奕朗誦著,表演充滿張力——詩快唸完時,我們看著他手裡的空酒罐哐啷一聲落地。
ADVERTISEMENT
現場一片寂靜,只剩下冷氣機的呼呼聲。在那兩三秒的停頓裡,我猜大家都在琢磨著:詩唸完了麼?是不是這時拍手?(呵,猶豫成了大家共同的默契。)
幸虧沒有拍,因為果然還沒有唸完。我喜歡最後那段“……把光存入罐頭……興許有些文字和人影/ 在黎明來臨之前/ 會被釀成尚未奔赴的信仰”。可惜,在活動進行的第8小時,我的精神已無法集中,聽不清全詩內容。瞌睡蟲太大隻,勇氣在深夜裡昏昏欲睡,無法抓緊時機在現場討論那些尚未奔赴的信仰,唉。
活動從第一場《孤獨星球、熒光筆和發條貓》、《人工少女、大麗花和文學中年》到《地方的夢》,我印象最深的是YB黃書琪串場時主講的《想像:獨一無二的居鑾巴剎》,譁,想不到它的頂樓居然是一片這麼寬闊的空間,她的熱情帶動著大家去想像這片空間的無限可能——辦婚禮的宴客場所?像吉蘭丹Pasar Siti Khadijah那樣的遊客打卡景點?還是任它默默的廢置,直到淪為下一座被拆除的舊建築為止?
在講座上,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主講人對我們這片土地的熱愛。對,是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不是匯率三倍多的島國或他鄉。他們心裡有光,並渴望讓身邊的人也能一起動起來。像活動發起人蔡興隆在臺上跟大家敬酒時說的一樣,在帶動藝文活動的風潮裡,不見得人人都需是創作者、引領者,因為站在他們身後的關鍵多數——廣大的支持群眾也至關重要。沒有眾星如何拱月?沒有支持何來生生不息?真高興我也是支持群眾裡的一分子,一起努力讓在地文化升溫。
南邊有光到天亮。謝謝這批心裡有光的人,無懼漲聲四起的大環境,完成了這麼精彩的活動。因為有他們高舉著人文的溫度,我就撐過日常的瑣碎,直到下一個天亮為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