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科技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手機交友軟體也不例外,成為人們尋找伴侶、認識朋友的途徑之一。然而,交友軟件的出現和普及,一方面為現代人打開了一道交友的方便之門,另一方面卻成了不法分子的犯案平臺,愛情詐騙、恐嚇勒索等案件接二連三發生,受害者不僅面對財產損失,甚至造成身心創傷和意外發生。
究竟交友軟件是“刷”出愛情,還是“刷”出意外、“刷”走錢財?面對交友軟件上的處處陷阱,個人可以怎麼提高戒心,保護自己避免成為受害者?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蒙慧賢
攝影:本報 譚湘璇
【新聞背景】
你有在使用交友軟件嗎?
市場調查公司Rakuten Insight 2020年調查顯示,在馬來西亞,有37%的受試者表示使用手機交友軟件,其中將近50%人曾下載和使用Tinder這款交友軟件。
馬來西亞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MCMC)首席監管官祖卡奈因(YBRS. Zulkarnain Mohd Yasin)在受訪時指出,根據市場調查顯示,近幾年本地使用交友軟件的人數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疫情封鎖期間,交友軟件的下載量和使用量都有暴增的趨勢。即便在疫情大暴發之前的2019年,大馬人共花了2400萬令吉在交友軟件上,足見本地網民對交友軟件投入程度之高。
然而,在網絡世界,交友和尋覓愛情變成了危險遊戲。
2022年播出的Netflix真實紀錄片《Tinder大騙徒》,片中講述男主角西蒙如何利用交友軟件結識多名女性,透過乘坐私人飛機、住五星級飯店等浪漫情節,詐取數百萬美金,引起人們對“新時代詐騙”的廣泛討論。
非法分子濫用交友軟件的便利設施來幹案,常見的幹案手法包括:誘導受害者視訊裸聊或傳送裸照,進而勒索;佈下愛情騙局,捏造假象和利用對方情感來詐取錢財;誘導受害者約會見面,赴約時向受害者下藥迷姦;遊說“投資”或參與金錢遊戲,騙取受害者錢財等等。
祖卡奈因表示,交友軟件引發的詐騙案類型以愛情詐騙最常見。很多人認為自己不會受騙,卻往往因此掉入圈套。不管男性或女性,年幼或年長,富人或中產階級,即使擁有高學歷背景的上班族,都有可能成為愛情詐騙案的受害者。
他呼籲,在網絡世界裡交友要學會自我保護,就需要擁有足夠的知識去了解使用交友軟件時可能面對的風險,對自己的上網行為要有意識,時刻自我防範,萬一不幸成為交友軟件的受害者,也要知道有哪些管道可以舉報和尋求幫助。
他以馬路行駛來比喻人們使用社交軟件,“就好比你在高速公路駕駛,當一條道路很寬很少彎路,你一般很少留意路牌指示,但當你在一條繁忙的道路,你會加倍小心。同樣的,當你在參與網絡交友的平臺,你要知道這存在風險才會更加小心,反之如果認為安全而沒留意當中的可疑訊號,就有可能造成意外發生。”
時刻自我警惕,更謹慎地面對交友軟件上可能出現的風險。若不幸因為網絡交友而成為受害者,一定要勇於舉報和報警處理,揭發對方惡行,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也讓身邊的人有所防範。
使用交友軟件的人越來越多,其原因竟是……
儘管交友軟件存在危機,下載和使用交友軟件的人卻不減反增。為何人們繼續使用交友軟件?
“以前沒有交友軟件、網絡還沒那麼發達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有交筆友的習慣,那時是在雜誌上或報刊上刊登各州各地的個人訊息,以此來寫信交友。只能說,整個大環境已經變了,如今交朋友更加容易,只需下載交友軟件,就多一個交友的管道。”
馬來西亞性學會(雪隆區)理事鄭珍珊表示,就好比相親、參加聚會等活動一樣,交友軟件是擴展朋友圈的一個方式,其便捷性,讓人能更直接、擁有更多機會尋找他們理想的交往對象和伴侶,有機會認識不同背景或志同道合的人,拓展交友圈子,或用來打發空閒時間。
吳啟銘是馬來西亞性學會(雪隆區)的會長,他表示,現代人的生活圈子窄小,現實生活有其侷限,當個人在社會工作一段時間、年齡漸長的時候,生活中的人脈隨之越來越少,每天看到的來去幾個異性同事朋友,身邊人不是已婚組織家庭,就是已有伴侶,倘若週末消遣活動都宅在家或僅限於親人好友的話,要開拓生活圈子、尋找伴侶並不容易。
對於一些社交圈子較小、內向、缺乏自信或沒法很快跟陌生人打交道的人,交友軟件的匿名特性,正好提供了一個相對友善的交友環境,幫助他們認識不同圈子的人,可以自由發言不去在意他人眼光。
加上好奇心與新鮮感使然,很多人即便沒有尋找伴侶的需求,也會對交友軟件躍躍欲試,藉此認識新朋友、釋放情緒壓力、解悶等。
交友軟件無好壞,端看使用者的目的
時下交友軟件選擇繁多,Tinder、探探、Coffee Meets Bagel、Sweetring、Goodnight、Soul等,包括臉書也開放Facebook Dating功能。
交友軟件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目的與動機,有的為了尋找理想伴侶,有的旨在認識不同圈子背景的朋友,有者找一夜情、推銷,有的為了打發時間找人聊天,當然,也有不懷好意的人透過交友詐騙勒索。
吳啟銘本身是交友軟件的用戶之一。早前他為了準備相關演講時,註冊了好幾個交友App,除了進一步瞭解這些軟件,也想看看自己是否會以這樣的方式遇到伴侶,後期他移除Tinder和探探兩個交友軟件,只留下Coffee Meets Bagel。
“這是因為這兩個軟件沒有強迫留下太多的資料,只需留下照片、歲數、性別即可,大家就會變成以貌取人,傾向用假照片,只要看到符合目標的歲數和年輕美貌,就會選擇要不要開始這段對話。”
他分享Coffee Meets Bagel使用體驗時表示,該交友軟件會要求玩家填寫更多資料,包括身高、興趣、信仰、學歷、理想對象的條件等,所提供的資料更多,就可以直接辨別對方是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侶類型,不是單憑照片就決定喜歡或不喜歡。
當雙方在看了彼此簡介後按下“喜歡”鍵,兩人即配對成功,隨後會有為期7天的對話時間,如果彼此都沒有進一步交換聯繫方式的話,系統就會在7天后自動關閉對話。
吳啟銘抱著佛繫心態去使用交友軟件,不常在線,僅選擇最基本的免費功能,沒付費申請特別權限,篩選時都會選擇上傳生活照的網友,“感覺比較真實一些。”避開唯美的沙龍照,因為照片照騙,再來看對方的簡介和個人資料,再作篩選。也許是自己沒辦法用文字跟別人聊出感情,雖然有成功配對,但成功例子並沒發生在他的身上,對交友軟件並不會抱太大期望。
在他看來,交友軟件沒有所謂的好和不好,有人因此尋覓理想伴侶,有人卻因此刷走錢財。
“期待每個人都可以正面的心態和目的來使用交友軟件,先確定自己的使用目的,再者要有所警惕,需知道交友軟件遇到的一切都有可能是虛假的,理智判斷和作出決定,不要讓自己一頭栽進去,為對方犧牲或付出些什麼,要懂得自我保護和防範。”
網絡是把雙刃劍,除了交友軟件,包括臉書、微信、IG等社交平臺,都有可能遇到詐騙分子或不懷好意的人。網絡上的問題只能以“春風吹又生”來形容,難以完全杜絕,因此在這個世代,人人都需要要練就一雙X光眼睛,學會辨別網絡上的危險之處。
延伸閱讀:
相關稿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