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社交平臺上,看到他分享了一部器官捐贈的影片,好奇心使然,就點進去看了影片。影片講述兩名器官捐贈者的故事,其中一名是19歲的大二女學生陳俐蓉,因為車禍失去生命。生前,陳俐蓉曾與哥哥討論,未來要捐出器官遺愛人間。車禍發生後,陳俐蓉陷入昏迷,極有可能變成植物人。因此父母遵從她的遺願,忍痛捐出了她的肝、腎和所有血管,幫助多人重生。另一名器官捐贈者,是樹林派出所21歲的警員楊庭豪。他在工作中殉職,勇敢博愛的他,離世後捐出的器官造福超過10個家庭。這兩個事件很悲傷,同時也讓人覺得溫馨。
看著影片的當下,我真的有點感動,也有不少啟發。一個19歲的少女,心智已經如此成熟,已經在思考自己往生後要捐出器官。說來慚愧,19歲的我,還在臨時抱佛腳地趕著完成大學報告呢。對我來說,這影片反映了這兩名年輕人的大愛行為,也和我的經歷有所關聯。
ADVERTISEMENT
小時候,我經常和父親出入醫院和診所。我其實沒有生病,是父親時常義務載一些老人家去診所看病,我因為在家無聊而跟去的。父親是個熱心腸的人,他非常同情那些生病的老人家,所以願意花時間陪他們去看診,向醫生解釋老人家的病情。看到老人家邊走路邊咳嗽,很辛苦的樣子,我對父親說:“長大後,我要做醫生,幫助這些生病的老人家。”父親微笑回應,除了做醫生之外,其實你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幫助有需要的人,不需要太勉強自己。
長大後,我並沒有成為醫生,無法實現兒時的夢想。看了這部器官捐贈的影片後,我想起了父親的話,我決定當器官捐贈者,以自己的方式去幫助那些病人。
感謝家人的支持
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之前,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告訴母親,因為母親是個傳統的人,我希望能讓她接受我的決定。聽了我的話,母親不太吃驚,她對我說:“東西不能用了,要捨得給人,我很支持你去當器官捐贈者。我平時看報紙有看到,一個人捐贈器官和身體組織可以幫助到十多個人,這是利人利己的美事啊。”母親的一句話,消除了我心裡的最後一絲猶豫。我之前以為母親會反對我捐贈器官,沒想到母親對這件事非常開明。我想,家人之間只要多溝通交流,就能更明白彼此的心意,減少很多誤解。
母親也提醒我,要記得和兄弟姐妹交待我想捐贈器官這件事,否則之後他們若不同意,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我和弟弟提起這件事時,他們相當驚訝,很疑惑我為何如此“想不開”。聽了我一番敘述後,他們答應會簽名批准我日後的器官移植手術。二弟說:“大哥你想做的事,我會挺你到底。”聽到這句話,我內心有點感動,感謝家人的包容和支持。
後來疫情來襲,我在家辦公,在網上看到《星洲日報》的報道,發現可以通過電郵申請成為器官捐贈者,這提供了我很大的便利。我填寫了所需資料,發出電郵,兩個星期後便收到了器官移植資源中心寄來的器捐卡。器捐卡是淺綠色的,卡上面寫了“Satu Ikrar Sejuta Harapan”,我理解為:“一個信念帶來無數希望”。原來,像我這樣平凡的人,也可以透個一個簡單的舉動,帶給別人一絲希望。我們真的不要低估自己,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
據我所知,馬來西亞目前只有四十多萬人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這隻佔總人口的1.5%左右。我囯如今共有數萬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把器官捐給素未謀面的人呢?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今天是我們自己的親朋戚友遭遇器官衰竭的危機,我們一定會迫切希望有人可以捐贈器官給他們。
捐出器官這種想法,是我受父親薰陶而形成的。父親教會了我,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享樂,而是在於助人,要時常處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將心比心。付出無所求,是父親的人生哲理,也是我一直以來學習的功課。如果父親還健在,我相信他也會為我的決定感到欣慰,因為他的話,我一直留在心裡,從未淡忘。
【星雲小資訊】網上申請器官捐贈卡
請點開器官捐贈官網:https://www.dermaorgan.gov.my/
> 點選右上角“JOM IKRAR!”(馬來語)或“PLEDGE HERE!”
> 輸入個人資料及回答幾道簡單問題(您可選擇只捐贈部分器官或組織)
> 電郵傳回後,等待衛生部在24小時內的回覆
3個星期後,你將會收到馬來西亞國家器官捐贈中心所寄出的器官捐獻卡。在背面簽名及填妥身分證後,您就是合格的“準”器官捐獻者了
注:器官捐贈屬自願性質,可隨時終止協議;只需通知家人及將捐贈卡退還國家器官捐贈中心即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