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在11月提呈国会下议院的卫生白皮书将提及此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希望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卫生部将获得更多资源,来为民众提供更上一层楼的医疗服务。
ADVERTISEMENT
“政府医疗服务”和“医病关系”近来在社交媒体获得极大关注,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两个话题。在此之前,让我们来先了解马来西亚医疗体系是如何运作的。我们有公共服务,就是政府资助的政府医院和诊所,再来就是需自费的私人医院和诊所。
那么究竟在政府或是私人医疗机构就医会比较理想呢?
当然其中有利也有弊。说到政府医疗服务,我们能在各大社交媒体的反馈看到,政府医院和诊所医疗设备齐全,并提供各大专科门诊服务,医护人员医术优异,而且人民只需付低额的医疗费用,这减轻许多人的医疗负担,不至于因需承担沉重的医疗费用而导致破产。还记得几个星期前一位网民在推特上的推文,叙说太太住院4天3夜接受治疗,一天饱食5餐,而医护人员服务优良态度友善,缴费时却令他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原本以为自己必须付数百或数千令吉的费用,收据上扣除政府津贴后却只需还17令吉。这就是政府医疗的好处。
然而,政府医疗需要负荷大量需求,等待就医的时间免不了比私人医院稍微长。
我们现在尝试以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角度探讨患者到政府医院看病的经验。
我们先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历经塞车、长途跋涉抵达医院后,仍然需要花时间寻找停车位。接下来就是“等等等等”。进入医院,要先在登记处拿号码,接着便到拥挤的空间等候面见医生或是进行抽血等检验。由于病人每日剧增,这等待的过程相当耗时。在一些繁忙的医院或诊所,有些病人甚至需要等上好几小时,才轮到他们。这看病的过程有重重挑战。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当病人终于看到医生时,可能已经有些烦躁。
现在,让我们换个角度来从医护人员的角度设想。医生在早上8点准备见病人,这时,等候处已经满满的都是病人。医生们需要依照指定的程序来看诊,这需要从询问病因和病史开始,然后做基本检查(例如听肺,量血压等步骤),接下来决定要做什么检验,看了检验报告后,才能决定开什么药。过程中,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医生必须参考指导方针,或者向专科医生询问意见。然后需要仔细地把所有资讯一一解释给病人听。
近年来,医护人员提倡引用共享决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的概念;这指的是,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和病人需共同作出临床决策,以此鼓励和支持病人参与诊疗方案的讨论及选择。这个概念实行后,提升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而时间,是我们在政府设施中可能得不到的奢侈品。
在一个繁忙的诊所看诊的医生,一天会看四五十个病人。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扣除午餐时间,一位医生每日有8个小时的时间专注于看病。这样算起来,那位医生在一个小时内需要看5个病人。平均要在短短12分钟内完成上述所有看诊的步骤,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如果我们的政府医疗体系有更多的医生,也许每个医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看诊。同时,也必须准备足够的诊所、床位和手术室,以便医护人员执行职务。
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我希望在11月提呈国会下议院的卫生白皮书将提及此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希望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卫生部将获得更多资源,来为民众提供更上一层楼的医疗服务。
我相信所有医生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为所有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病人的福祉是我的首要任务”,这是我们在医学院的教诲,我相信我的同事们也将其铭记于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