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看來,購買津貼用品若是能在零售終端憑藉掃描身分證之類的實名認證購買或會是更好的措施。
ADVERTISEMENT
在對抗通貨膨脹“聖戰”特工隊宣佈成立的同時,早前宣佈撤銷津貼的食油也在七月第一天應聲漲價。首相的政策似乎出現了越對抗越蓬勃發展的諷刺即視感。就連純棕櫚食油,一公斤瓶裝的,一夜之間醒來就多了接近3塊錢,雖然勉強十塊錢有找,但是漲幅對比原價也讓人有買不下手之感。
隨著食油應聲漲價,幾乎人人都會午後來幾塊的國民小食,比如炸香蕉和炸魚餅,也因為用油量高而被迫漲價。業者也很無奈地表示平時用的大桶裝食油飆升至42令吉,是他開業以來從未見過的價格。雖然不可充當商業用途,也有業者坦誠尋求有津貼的便宜包裝油卻完全買不到。小販雖然在“犯法”的同時盡力尋找正規又便宜的食油來降低成本,但也不能避免在各類食材都漲價的同時,為了進一步壓縮成本而重複使用煎炸油品,此舉恐怕影響消費者健康。
另外,還有更糟糕的情況是,在食油價格高企的時候,是否會有不肖商家回收餐飲業用過的廢油再循環制作成“地溝油”,即是過濾再加入化學物使其澄清透亮後再賣回給餐飲業。大家都想降低成本,幾乎沒多少商販會抗拒尋求更高的利潤,他們也需要賺錢養家,銀行封屋拖車時並不會跟小市民講“良心”,承擔不起生活費時,消費者也不會感激良心商家堅持用優質食油。於是,社會就這麼被漲價潮捲入人人都想盡力多賺點錢以自保的局面。
高價食油無疑讓商家和小民都沮喪,平均數量幾乎達到每人每個月2公斤的津貼袋裝油,為何走進雜貨店卻空空如也。單純是民眾買了囤積在家慢慢用?宮廟大量庫存當作“拜神油”?或是乾脆還來不及進入零售環節就被中間商勾結販運到外國牟利?日前在機場海關被攔截的私運食油案件就顯示了我國津貼油之便宜與品質保證。這個冰山一角的小型走私案就收穫千袋津貼油,那些用貨櫃羅裡、運輸船,甚至漁船、老鼠道運送出境的,若被曝光恐怕更是難以計數。
長遠看來,購買津貼用品若是能在零售終端憑藉掃描身分證之類的實名認證購買或會是更好的措施。以家庭用油量而言,除非餐餐煎炸,否則一個正常煮食的家庭用5公斤裝食油,也可用上兩三個月,除非有商業用途,過量購買並無意義。
在幾乎人人都有電子錢包並有身分認證時,零售管制的實名認證問題已解決了大部分的技術問題。購買有津貼的食材、食油可用電子錢包過賬再錄入相關數據庫,似乎能減少過量購買。當然一切措施都有其漏洞,防得了君子,擋不住小人。只要能遏止囤貨,讓大多數人享有津貼與買到統制品,餘下的那些,就交給執法者展現效率吧!也希望高官大人別再說油貴就少用油這類的言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