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专题

|
发布: 7:01am 06/07/2022

新教育

土地

梁慧颖

大专青年

新教育

土地

梁慧颖

大专青年

從土地發聲 大專青年可以做什麼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我們總希望社會變得更好,但社會那麼大,要改變不是容易的事,也許我們可以先從一個社區開始,讓社區變成有溫度的地方。

大專青年有知識、有理想,他們能為社區做的事情可多了,問題是什麼樣的社區參與,能夠為社區帶來更多的力量?

ADVERTISEMENT

从土地发声 大专青年可以做什么
UCSI建築系學生在2020年為吉隆坡克拉末花園社區打造小型圖書館,為當地孩童提供安全舒適的閱讀空間。(UCSI提供照片)

你是否發現,近幾年很多沉寂一時的小鎮好像變得熱鬧起來,又或一些閒置空間被改造得很有故事,一掃之前的暮氣沉沉?

近年我國很多地方,從大至城鎮,小至住宅區都在談“社區營造”。也許你我是近幾年才聽說社區營造這個概念,但元生基金會執行長陳亞才說,很多國家其實從很久以前就開始談社區營造,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國家當中,日本最早提出社區營造這種概念,也就是設法讓居住生活的地方變得更宜居、更安全,並且把社區特點發展起來。

為什麼要談社區營造呢?他說,這是因為早期日本一些地方就像我國現在的許多華人新村,變成只有老人和小孩,大多數年輕人都到外地謀生去了,只有重大節日才會回鄉。社區營造的目的,無非就是要活化社區,為沉寂的社區注入活水泉源。

至於要如何活化社區,他說方法其實有很多,除了景觀美化這種比較簡單的做法,還可以活化再利用閒置的空間,或者做田野調查把社區歷史整理出來,又或是發展社區的產業特色。

運用專業知識貢獻社區

活化社區,或者說投入社區好了,其實是每個人包括大專青年都能夠做的事。他們參與的社區未必要是自己的家鄉,可以是他們現在所居住的地區,或是任何一個他們即便不在那裡生活,但認為值得關注的地方。

董總會務與組織局現正主辦2022年大專青年“從發聲”社區參與計劃企劃徵集活動,對象是有理想的大專青年。陳亞才是此活動的評委兼導師,其他導師兼評委包括UCSI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助理教授張集強、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何啟才,以及2014年“看見十八丁”社區藝術嘉年華總策劃與總協調莊白祺。

陳亞才記得1980年代,本地許多大專生都會下鄉服務,從中貢獻也從中學習。如今大專生下鄉服務的情況也許不再普遍,但他們依然透過其他方式投入社會發展,例如建築系學生運用建築學知識為社區打造小型圖書館,又或者像中文系學生走入社區做田野調查。

早在2015年,張集強帶領一群建築系學生到霹靂州十八丁漁村,將一間當地人稱“角頭間”的雙層板屋,改造成多功能用途的公共空間。另一個比較近期的例子是2020年,UCSI建築系學生得知吉隆坡克拉末花園的居民想要一間圖書館,於是他們發揮專長,先在大學實驗室打造圖書館的建築部件,之後再花8天時間在現場組裝。這間圖書館不僅讓當地孩童有個舒適安全的閱讀空間,還可作為活絡周邊鄰里的據點。

馬大中文系學生過去幾年也積極走入社區,例如到吉隆坡茨廠街為老商販做口述史料採集,以及為老店屋留影。何啟才大約5年前接手馬大中文系的社區參與計劃,當時候的學生選擇到雪州沙登新村做文化繪圖,“我們同學走訪了大概兩千家房子,沿街記錄屋子的外形,也敲門訪問當地居民。”之後另一批學生選定雪州加影這個地方,協助烏魯冷嶽文物館登記文物,還有協助當地一個新村設立社區圖書館。

上述僅僅是UCSI建築系和馬大中文系的例子,大專青年能夠為社區貢獻的事情實在太多,例如莊白祺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底大水災發生之後,一群義工在“KakiRepair”的號召下,前進重災區免費為災民維修家電。香港也有一個類似的組織,叫“維修香港——關懷社區服務隊”,這個服務隊結合了社工、學生和維修師傅,透過探訪和提供維修服務,關懷社區內的弱勢社群,這些實際行動往往才是居民最需要的幫助。

對於大專青年能夠為社區做什麼,她覺得除了要看社區有何需求之外,也取決於大專青年的興趣和專長是什麼,比如如果興趣是講故事,那麼能不能定期到社區的老人院給老人講故事?或者如果專長是舞蹈,那麼能不能到學校去教跳舞?總之,社區參與並沒有一套公式,最重要是所做的事情能夠讓社區的人產生共鳴。

从土地发声 大专青年可以做什么
陳亞才呼籲大專青年以社區為起點,落實他們的理想和家國情懷。(照片來源:本報資料中心)
从土地发声 大专青年可以做什么
何啟才說,馬大很重視學生對社區的參與,社區參與在馬大是必修的課程學分。(攝影:本報 黃冰冰)
从土地发声 大专青年可以做什么
張集強說,隨著時代變遷,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社區營造的目的就是要改善人與人的關係。(照片來源:本報資料中心)
莊白祺說,要在一個社區深耕,不是說要進去就能進去,除了必須看當地人的意願,還必須看你的願景是否跟居民的想法契合。(攝影:本報 黃玲玲)

經營社區需要人緣

莊白祺長期在社區深耕,也參與過例如救救白小這種全國矚目的社區運動。根據她的經驗,要在一個社區深耕,不是說要進去就能進去,必須看當地人有沒有意願讓你進來,又或者有可能他們願意讓你進來,但他們的想法跟你的願景不一樣。因此,要走入社區必然需要跟在地居民達成共識,這方面肯定要下很多功夫。

至於要怎樣邁開第一步,她認為首先是要找到對的當地社團來合作,比如村委會、會館或神廟。接下來,提出的計劃不能過於宏大到社區的人覺得根本做不來。像她當年在十八丁籌辦藝術嘉年華,給二十多個社團寫了信,結果沒有一個社團願意支持,理由是藝術對他們來說太抽象。她之後大費唇舌向他們解釋了很久,才終於有社團願意合作。

做任何社區計劃,她覺得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只要關係融洽,很多事情便會比較好辦。而所謂的人際關係,其實就是人緣,她說:“有時有些人來到我面前,很快的我就知道這個人不能做社區,因為他沒有人緣。做社區是需要人緣的,但即使沒有也不表示他就不能為社區服務,因為比如他是喜歡默默為社區畫圖和拍照的人,那他也算是對社區有貢獻。”

這也是為什麼對從事社區工作的人來說,蹲點很重要。陳亞才表示,蹲點是取得互相信任的基礎,當互動融洽,社區的居民才不會覺得那些進來的人是在製造麻煩。

至於經費,這對於年輕人尤其在籍大專生來說確實是個問題,不過莊白祺的忠告是,“如果以錢為出發點來辦活動,你一定永遠辦不到。可是如果你有心去辦活動,你就會想辦法去找錢。總之不要想先找到錢才來辦,而是先提出計劃再來找錢。”總括一句——“就是不能等榴槤掉下來。”

从土地发声 大专青年可以做什么
說到社區營造,陳亞才以歷史悠久的馬六甲三寶山為例,這座義山已成為馬六甲的公共空間,舉辦各類社區及全國活動。(受訪者提供照片)
从土地发声 大专青年可以做什么
2018年,馬大中文系學生在何啟才帶領下到雪州沙登新村做文化繪圖。(受訪者提供照片)
从土地发声 大专青年可以做什么
2015年,UCSI建築系學生在張集強帶領下,聯合臺灣中原大學的建築系學生,把霹靂州十八丁一間雙層板屋改造成多用途空間。(UCSI提供照片)
从土地发声 大专青年可以做什么
莊白祺近期推動的社區教育活動,是在雪州沙白安南縣舉辦一系列跟海洋保育有關的活動,例如帶領小朋友去種紅樹,還有舉辦海洋繪本故事營。(受訪者提供照片)

以社區為起點 實現家國情懷

董總這次主辦的“從土地發聲”社區參與企劃案徵集活動,將目標鎖定35歲以下的大專青年。陳亞才說,這是因為大專青年對未來總有很多想像,“我們希望大專生從社區作為一個起點,去落實他的理想和家國情懷。”

如今大家都在談永續發展,但在談永續發展之前,必須先經歷從無到有的這一段過程。他說,這次的企劃案徵集活動鼓勵大專青年自由構想,評委將選出10份具有創意和當代意義的企劃案,之後會有工作坊,導師將協助參與者把企劃做得更完善,最後當然希望這些企劃案能夠落實。

創意很重要,因為以壁畫為例子,我們可以發現自從檳城出現《姐弟共騎》壁畫之後,全國到處好像都有壁畫,幾近氾濫的程度。陳亞才說,當模仿的人太多且模仿的速度太快,創意就會漸漸流失。但這不表示從此就不能畫壁畫,而是如果真要畫壁畫,事前必須考慮壁畫的主題、色彩等元素是否跟當地的建築相容,又或者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創意。

社區參與——大學必修

現今許多大學都很重視大學生的社區參與,比如馬大就響應教育部提倡的“馬來西亞服務學習—大學社會服務”計劃(SULAM),把社區參與列為一項一學期的課程,而且是必修學分,學生通常在大一的第二個學期完成這項課程。

何啟才說,關於社區參與,大學在給予培訓時提到,“你可以去辦沙灘拾垃圾活動,但不是你去拾垃圾,而是你帶當地人去拾垃圾。拾了垃圾後,你要告訴他們為什麼要拾垃圾,不是辦完活動拍拍照就離開,其實還可以延伸到環保議題。”這一點說明了真正的社區參與,應該是要讓社區的人都參與,不應該只是流於形式,或熱鬧過後卻什麼都沒留下。

大專青年有的是專業知識跟技術,張集強說,他們可以從自身的專業背景去思考,如何運用專業去創造一些事物來改善人與人的關係。不過只有知識還不夠,還必須要有想法和社會能力。“當我們做社區,考驗的就是這三點。”

更多文章:

新世代農夫對應糧食危機,求新知找出路

翻譯員精益求精 不被機器取代

除了UPU,報讀公立大學還有這些辦法

從觀賞到維護,莊翠玲為野鳥請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