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7日綜合電)很多人都有掏耳的習慣,但頻繁掏耳朵,不僅耳道壁皮膚易受損,若再加上亂用抗生素,細菌殺滅,真菌更活躍,更易真菌感染。
根據橙柿互動,近日,38歲的李女士來到杭州一家醫院就診。
ADVERTISEMENT
她痛苦地向浙江省立同德同德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熊高雲表述著自己的病情時說:“醫生我的耳朵好癢,我實在無法忍受這種奇癢無比的感覺,近幾天來耳朵還有水一樣的東西流出來,癢得無可奈何的時候,我就用挖耳勺、手指頭去掏耳朵,指頭都快掏麻了,但還是不解痛快”。
熊主任用電耳鏡窺視到李女士的雙側外耳道佈滿毛茸茸的東西,像小傘,還帶有柄;再用高清視頻耳內鏡檢查,發現李女士的雙耳都長滿了“蘑菇”。
熊主任指著大屏幕讓李女士看她耳朵裡的情況,這耳朵還能長出這樣的“蘑菇”?簡直難以置信!
熊主任說,這種長在耳朵裡的“蘑菇”,實則就是一種真菌感染,形似蘑菇而已,臨床上診斷:外耳道真菌病。
追問病史,原來李女士酷愛掏耳行為,對這種“酥酥麻麻”的感覺情有獨鍾,閒著沒事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挖耳勺掏耳,洗完澡也要用棉籤掏耳,還不定期地光顧採耳店採耳。近段時間天氣潮溼悶熱,李女士閒著在家,對她的耳朵又進行了“大保養”。
幾天前,她左耳開始出現瘙癢,並伴有液體流出,她沒有及時去醫院診治,仍舊選擇了不停地掏耳朵,她自認為是耳朵發炎,使用了家中備用的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病情非但沒有好轉,近2天來耳朵痛得欲哭無淚、寢食難安,才不得不來醫院就醫。
熊主任告訴李女士,從現在開始就要停止一切掏耳朵的日常行為,這個真菌感染和李女士掏耳朵的習慣密切相關,頻繁掏耳朵,耳道壁皮膚容易受損,趕上耳道潮溼,局部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亂用抗生素,把耳朵裡的細菌殺滅了,真菌倒更活躍了,就很容易得真菌感染。
隨後熊主任在耳內鏡下為李女士清理了外耳道,併為其塗上抗真菌的藥膏,李女士全程觀看了熊主任熟練地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的操作視頻。她簡直不敢相信,竟是自己平日裡為了清潔外耳道的行為,使耳朵染上了疾患。
熊主任說,每年一到梅雨季和暑溼嚴重的夏季,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就會明顯增多,一是真菌容易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中生長繁殖,加上夏天出汗多,游泳的人也多,外耳道容易進水或積存分泌物;二是悶熱潮溼的空氣腳氣患者也會發病,很多人搓腳後不洗手就挖耳,或者用不乾淨的器具掏耳,都會引起真菌感染。
外耳道真菌病常見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麴黴菌、毛黴菌、放線菌、青黴菌等。其誘因有游泳、淋浴、中耳長期流膿、耳內滴入不適當的藥物等,因外耳道空間狹小,洗澡容易進水,加上環境潮溼,非常適合真菌滋生繼而引發外耳道真菌病。
“雖然不是複雜的大毛病,但是治療週期相對較長,需要定期到院清理真菌病灶,否則這些真菌孢子在潮溼陰暗的耳朵裡,很容易死灰復燃,重新喚醒它們生長的渴望,導致再次復發。更不要擅自處理,否則都有可能讓我們的耳朵傷害連連。”
熊主任說,出現以下症狀,要考慮外耳道真菌病的可能,要及時到耳鼻喉科就診:耳朵奇癢無比,如伴感染,可有耳朵疼痛;有明顯的阻塞感,可伴有耳鳴(排除相關耳疾);外耳道潮溼,有液體流出。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都喜歡掏耳朵,其實我們耳道分泌的耵聹(俗稱耳屎),對外耳道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一般情況下隨著搖頭,咀嚼動作,側耳,耳屎是比較容易脫落的,很大的耳屎,或是油性皮膚分泌旺盛而出現過多耳屎堆積的,建議去正規醫院取出。
此外,患慢性中耳炎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可長期使用抗生素,以免導致外耳道菌群失調,引起外耳道真菌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