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6:18pm 08/07/2022

读书笔记

谢诗奇

读书笔记

谢诗奇

謝詩奇|​遠去的佛塔

佛教在中國東漢明帝時期(AD 28-75),跨越千里由印度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時,距離佛滅已經接近600年。伴隨佛教傳入的除了佛經和佛像,還有與佛教相關的建築,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石窟和塔。而佛塔由於其高聳的形象,又特別引人注目。

根據建築史學者蕭默在《敦煌建築研究》一書中的整理,“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沒有塔,也沒有‘塔’這個字。塔字的通行大約晚至隋唐以後,在此之前,隨譯經人所用擬音字的不同,有很多異名如窣堵波(Stupa),蘇偷婆,斗數波等。古印度巴利文又稱塔為Thupa,所以又或譯為兜婆,偷婆或塔婆。塔又被稱為浮圖,浮都,浮屠,佛圖,則是梵文佛陀Buddha的異譯,願意指佛,古人用來指佛教徒,後來訛指為塔”。

ADVERTISEMENT

這裡做個小結,塔=Stupa、Thupa、Buddha。前兩個是建築名詞,第三個是佛。進一步推論可以把塔理解成象徵佛的建築。從佛教傳入中國到“塔”字的創造與通行又過了兩三百年,這裡我們可以理解到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對外來概念的吸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其中還有“誤讀”與“誤解”的部分。

Stupa:佛寺的中心建築

“塔”字左右分成兩個部分,左邊的部首是個“土”字,右邊又可以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邊是草字頭,下邊是個有蓋的空間。澳洲墨爾本大學的建築史學者國慶華指出,“塔”字的構成與“墳墓”是有關聯的。其實,Stupa在印度原來指的就是墳墓,據說釋迦牟尼去世後,他的弟子蓋了8座Stupa來紀念他。經過阿育王大力推崇佛教並建造大量藏有佛舍利的Stupa後,Stupa就成了最有代表的佛教建築。建於公元前3世紀,位於印度Sanchi的大Stupa,就是其中的代表(圖01)。Stupa一般可分為3個部分,最底層是基座,往上是履缽式的塔身,頂部是塔剎。Stupa內部一般上是實心不可進入的,佛教徒會繞著Stupa進行宗教儀式,紀念佛陀,而Stupa也很自然的成為佛寺的中心建築。

圖01:Sanchi 大Stupa。(圖:《Sir Banister Fletcher’s Global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浮圖祠:既是塔,也是佛寺

清華大學教授王貴祥在《中國漢傳佛教建築史》中指出,中國史料中所提到最早的塔寺,是三國時人笮融所建的寺院。“乃大起浮圖祠,以銅為人,黃金塗身,衣以錦採,垂銅盤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容三千餘人。”在這段文字中,浮圖既可以解讀為塔,又可解讀為佛陀。“祠”則是流行於漢代,建造在墳墓前用來祭祀活動的建築。因此,浮圖祠既可以解讀為塔寺,也就是以塔為中心的寺院,也可以解讀為佛寺。而稱之為“祠”則說明了塔與墳墓的關聯,也說明了當時的人對佛寺的理解。這段文字的第二到第四句描繪的是佛像的材質和裝飾,佛像的大小則沒有提及。第五和第六句描繪的就是佛塔。“垂銅盤九重”指的是塔剎,“重樓閣道”指的是木造的多層樓閣。最後一句通過可容納的人數對寺院的大小做了交代。

這段文字所描繪的佛塔與Stupa出現了一個顯著的差異,Stupa中履缽式的塔身被木樓閣所取代了。也就是說,原來實心無法進入的Stupa,已經演變成可以登臨的樓閣了。擁有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木建築,位於日本奈良的法隆寺(607),寺院內的五重塔,就是由臺基,木樓閣式塔身和精美的九重銅盤塔剎所組成,完整的呈現這段文字中對佛塔的描繪(圖02)。
漢代明器建築

圖02:法隆寺五重塔。 (圖:《日本建築史》,關野貞著,同濟大學出版社)

漢代明器建築

對於這種木樓閣式塔的形成,建築史學者國慶華在其兩部學術著作中提出了相關的假設。在2005年出版的《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Ideas, Methods, Techniques》一書的第四章〈From Tower to Pagoda: stru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transition〉,國慶華通過出土於漢墓的明器建築模型(圖03),對模型中所表現的漢代樓閣做法,與樓閣式佛塔進行比對,對兩者的關係提出了初步看法。由於漢代的木建築沒有一座留存下來,通過漢墓考古所提供的資料來研究是唯一的辦法。

圖03:河南博物院明器展區。

2010年,國慶華又出版了專著《The Mingqi Pottery Buildings of Han Dynasty China 206BC-AD220》,在著作中國慶華對明器建築模型做了更為系統的整理,書中的第二和第三章對各類型的多層和多簷建築模型進行仔細分類。這些模型再現了漢代樓閣的各類結構做法、裝飾手法、象徵意義和功能等等,為進一步瞭解佛塔從Stupa演變到樓閣式塔的研究提供了線索。2008年湖北襄陽出土了一件據說是東漢的明器陶樓,與之前的明器建築模型不同,這件陶樓頂上出現了類似塔剎的構件,似乎為樓閣式佛塔源自於漢代樓閣建築提供了關鍵的實物證據(圖04)。

圖04:湖北出土明器陶樓。(圖:《古剎美寺》,王貴祥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0年參觀位於山西應縣,高67米,建於遼代的佛宮寺釋迦塔(1056;圖05),直入塔中,登高望遠。這座佛塔早已遠離Stupa,沒有一絲墳墓的痕跡。或許正如英文中稱漢傳佛塔為Pagoda一樣(據說是葡萄牙人翻譯自波斯文和梵文,沒有定論),文化在傳播中和原型的關係,總是引人遐想。

圖05:佛宮寺釋迦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