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下大涨潮的生活,人民已经是步步为营,能省则省。看不到表现的政府、内阁部长,如果不能协助人民改善生活,至少也可以和老百姓一样,能省则省,谨慎使用人民的纳税钱和国家的收入。别在这个时候加剧政府的负担,滥用人民辛苦缴纳的公帑。
ADVERTISEMENT
留意我新闻报道的朋友对我说:“你最近做了很多关于物价和通胀相关的追踪报道,在这个百货价格飙涨,人人都苦的时刻,可以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
是的,翻查资料,才发现原来从5月中到现在,这一段日子自己真的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独家,独家到甚至连周假都有消息通知,又有物品起价,我们都在电话的两端苦笑。
“请问这一次是什么?”
面包、饼干、糖果、面条、面粉、成人奶粉、文具、练习簿、书本、学巴费、经济饭、电器、粥面粉饭、鸡肉、平民喜爱的炸香蕉、国民美食印度煎饼、经济饭、鸡饭、各种建筑材料、原料、两个月不到连续两次的利率调涨、电器、汽车维修费、汽车零件、鸡肉、废除津贴以后的瓶装食油、鸡蛋……
连死人的殡葬费都逃不过涨价,“现在都死不起了。”网民留下了夸张但又令人唏嘘的留言。
“物价涨得有点失控”、“食油两年来起到不清不楚”,这是受访者蔡兆源和方志民给的精辟评论。
虽然经常采访各种物品涨价的新闻,但是我并没有麻木,更没有无感,因为我也和3200万的马来西亚人一样,是这波大通胀的受害者,作为新闻工作者,我只是比别人更快和更广泛的掌握了生活费暴涨的真实情况。
除了上述物品价格飙涨以外,还有很多没有被留意到的起价,好像电影票价。关闭了1年多以后重开的电影院,面对成本剧增,雪隆地区的戏票从疫情前的约15令吉涨至现在的逾20令吉。如果一家5口看一场电影要100令吉起跳。疫情前雪隆的游泳课学费每个月约120令吉,现在平均180令吉。
每碟鸡饭飙涨1令吉,也让人感到生活开销剧增。本来我们的住宅区几个月前还可以吃到5令吉50仙的鸡饭,7月开始变成了6令吉50仙,当然有朋友告诉我:“秋香,我们那一区更贵,鸡饭一碟已经至少7令吉。”
自政府宣布7月起废除鸡肉、鸡蛋和瓶装食油津贴后,可以进一步感受到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物品和服务都在起价(尽管后来政府U转又恢复鸡肉和鸡蛋的津贴和设置顶价)。
炒粿条从7令吉,变成8令吉。小贩的面食普遍每碗起1令吉。喝了一杯3令吉40仙的MILO冰,茶餐室老板告诉我那是还没有起价的价钱。
一家几口的家庭,有年幼孩子求学的、在外租屋念大专的,对于这一波的大涨潮绝对有着切肤之痛。
今年的7月,真的叫老百姓太沉重。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全部都涨了,还有很多行业打工族的薪水迟迟没涨,还有什么没涨的,告诉我?
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在5月说,通过政府推出的政策,我国的通脹率预计将维持在2.2至3.2%。我想没有人会相信,就如经济评论员孔令龙所言,5月到7月两次共0.5%的升息,仅是50万30年供还期的房贷,两个月的通脹率就已经高达6.1%。这叫小市民如何吃得消?
政府加码的援助金只是杯水车薪,虽然根据统计局的研究与预测,如果没有政府773亿令吉的补贴,我国5月的通脹率将飙升至11.4%,但是我们还是感受了看似有点失控的通胀。很多有家庭的老百姓,在这样艰难的日子下,只能减少在外用餐、多点自己煮,货比三家,降低生活的品质,能省则省。可以的话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致力的开源节流。
本以为挨过病毒,可以痛痛快快的来个报复性消费,弥补这两年的压抑,没想到复苏之路如此艰难。很多人都说,这是全球物价高涨,是大环境的问题。这样的说法,似乎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后疫情的复苏之路,却遇上这样的预料之外,不能怪起价的商家、不能怪政府监管调控的无能。
然而,在这个老百姓被通胀的压力压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当儿,最令百姓愤怒的是,在距离来届大选不到1年的时间,土团党竟然还公开跟首相要求副首相职,争取委任新部长,甚至政治圈还一度传出要进行内阁改组。
面对当下大涨潮的生活,人民已经是步步为营,能省则省。看不到表现的政府、内阁部长,如果不能协助人民改善生活,至少也可以和老百姓一样,能省则省,谨慎使用人民的纳税钱和国家的收入。别在这个时候加剧政府的负担,滥用人民辛苦缴纳的公帑。
那些看不到人民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还要大言不惭要求内阁改组、争取副首相职,甚至要求各种高官厚禄的政党、政治人物,来届大选,请滚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