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士10日訊)馬來小販莎拉瑪在30多年前以1令吉5塊糕點的價格經營攤販生意,約15年前改為1令吉4塊糕點並延續至今;儘管如今百物價格喊漲,但她仍堅持薄利多銷。
現年67歲的莎拉瑪目前在拉美士廣場旁的停車位營業。她向《星洲日報》表示,她和丈夫艾迪從30多年前開始從事小販生意,當時以1令吉5塊糕點的價格出售各式糕點。
“大約在15年前,我把價格調整為1令吉4塊糕點。在調整價格之前,我也觀察市場和思考了很久才作出決定。”
1令吉4塊糕點的價格從15年前一直沿用到現在。如今百物皆喊漲,問及會否調整價格時,她表示沒有這個打算。
受冠病衝擊 份量變稍小
不過,她坦言冠病疫情期間受到衝擊,儘管沒有調整價格,但糕點的份量比起從前則變得稍微小了一些。
“我向來堅持薄利多銷,賣得便宜些,早點賣完就可以回家,若賣得貴一些,但卻賣不完面對虧損又何必。”
莎拉瑪表示,她和丈夫每天清晨2時30分就起床做糕點,5時餘到來擺檔做生意,通常在七八時賣完收檔回家。
她每天出售25或26樣的馬來糕點,每一種糕點約30個左右的數量,儘量多樣化讓顧客有更多的選擇。除了糕點之外,她也出售每包1令吉的炒麵、炒米粉和椰漿飯等。
上午約7時30分,檔口只剩下區區數樣糕點,有的顧客到來後空手而歸。部分顧客購買的數量不少,而她也有不少華裔顧客。
擺檔營業30多年,許多顧客是從小開始光顧,直到長大成人仍舊常向莎拉瑪購買糕點。她說,她的顧客有許多是膠工、羅裡司機等普通人,薄利多銷大家都開心。
營業所得足夠應付開銷
“別人不知道,常會問我1令吉4塊糕點有利潤嗎?我營業所得可以用以繳付各種費用,拉拔3個孩子長大,也能有些存款。”
她說,她會設法找尋便宜的材料來源,並舉例她向一名商販購買番薯,每公斤價格2令吉,但其他商販卻以每公斤4令吉的價格出售。
一旁的女兒薇茵笑道,母親常為了購買便宜的材料奔走多處,而莎拉瑪則指自己不介意花較多的時間到不同地方購買材料,但必須是價廉物美的材料。
她並不認為1令吉4塊糕點有何稀奇,並指早前有一名從古來到來的顧客聽聞她的糕點價格後,表示其本身也是以同樣價格售賣糕點。
幼女中企上班 休假助開檔
莎拉瑪的小女兒薇茵說得一口流利華語,目前在一家中資企業上班。她每個月回鄉一兩次,每次都到檔口協助父母營業。
自幼學華語
莎拉瑪表示,女兒3歲時就吵著要上學,但因年紀太小而被拒,後來在朋友介紹下到一所華裔居多的幼兒園上學。
“後來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也就很自然地報讀華小。”
薇茵指出,自己上了中學後也繼續念中文,但在中三開課後兩三個月時被告知初中評估考試(PMR)的中文和伊斯蘭教育科目考試時間重疊,她唯有選擇放棄中文。
“到了考試前不久發現測試時間沒重疊,但由於我已經數個月沒有上中文課,所以最後還是沒有報考中文。”
她說,中四不再念中文,但與華裔同學之間仍舊以華語交談,進入中資企業後,華語越加流利。
“我還有許多從小一同長大的華裔朋友,常講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