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開冷熱兩個水龍頭,將浴缸注滿水,然後倒入浴鹽。這款浴鹽含玫瑰香氛精油,我躺在溫暖芳香的溫水中,舒緩出差多天的身心疲勞。
泡了十多分鐘,頓覺通體舒暢,包圍著我的溫水正慢慢轉涼。迷糊地睜開眼,眼前盡是一幅全然陌生的景象。我家浴室沒有浴缸,沒有銅色水龍頭,也沒有一大面深綠色的瓷磚。
ADVERTISEMENT
我不在家,我在沙巴亞庇。
今天是沙巴亞庇採訪行程的第四天,我入住了亞庇新開的The LUMA Hotel。酒店的中文名字很美,叫做“綠蔓”。無論是浴室瓷磚、沙發、浴袍、咖啡杯,又或是盎然生長於酒店各角落的觀葉植物,深邃綠意隨處可見,讓人心情沉靜恬逸,像置身於婆羅洲靜謐的熱帶雨林。
下午才見了酒店創辦人之一王壽恩。他說,The LUMA是沙巴亞庇首家創意設計酒店,他們團隊的理念,即是以沙巴最著名的天然景色融合在地文化,打造最能夠代表當地人的精品酒店。
LUMA,聽起來像是馬來文的“rumah”。王壽恩解釋,其實這個名字源自於沙巴原住民巴瑤族(Bajau)。在他們的語言裡,“luma”有著“家”的意思。
在互聯網上讀了一份本地瑪拉工藝大學的婆羅洲民族誌,該文章探討巴瑤族對“luma”的概念。對巴瑤族來說,“luma”的意涵廣泛,除了是自己居住的房子、祖先繼承下來的祖屋,也包括家中所含之物、家人,甚至於住在同一屋簷下的親戚們。
一行人在酒店職員的帶領下參觀The LUMA酒店房間時,同行有人一看到那雅緻的設計和擺設,忍不住感嘆:“我也希望我的家長這個樣子!”
質感優良的傢俱,簡約利落的設計風格,素雅大方的色調,當然也少不了那個我當晚泡在其中潔白無瑕的浴缸。誰不奢望自己的家也是如此完美呢?
但我們心裡明白,自己的家,永遠不可能會像IKEA小冊子或家居雜誌上的圖片般,通透明亮,一塵不染。酒店試圖營造“家”的感覺,但我們的家明明不是這個樣子啊。
住著人的房子,有灰塵,會雜亂,連氣味都不一樣。廚房天花板的油漬,浴室牆角的汙垢,客廳地上凌亂的玩具,茶几上堆疊的雜誌,沙發上永遠清不完的貓毛。
巴瑤族的“luma”被分為好幾個生命階段,包括誕下孩子、孫子等,最後一個階段被稱為“終止階段”,也就是當房子被人遺棄的時候。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說過,一切真正有人居住的空間都具備家宅的概念。
當一個空間沒了人,少了回憶和夢想的溫度,那就不再是家了。
在美得無可挑剔的酒店客房裡,我突然無比想念自己的家,我的“luma”。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