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化的問題越來越嚴峻,倘若我們仍是習慣性地把災難歸咎於大自然,恐怕日後會面對更多的“天災”。
吉打華玲上週爆發大水災,多個甘榜受波及,奪走3條人命。災難現場,滿目瘡痍,觸目驚心,居民們重返家園,難免心有餘悸。然而,水災無情,人間有愛,各方援助紛至沓來,政府宣佈撥款援助災民,而非政府組織也動員送物資予災民,並幫助他們清理房子。
ADVERTISEMENT
目前,災區的清理工作仍在進行中,而事件也似乎來到了尾聲,但一場災難不應該以這種姿態落幕。當局須展開深入檢討,鑑定肇事原因,以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災難過後,常聽到一種說法: 如今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責任,而是解決眼下的問題,幫助災民。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看似合理,但“找出原因、追究責任”,與“協助災民”,是可以並行不悖的。
一方面,基於人道立場,我們必須給予災民及時援助,讓他們能儘快恢復日常生活,重新站起來;另一方面,我們也得鑑定災難的根源,以作好防範,減少悲劇重演的幾率。
對於此次華玲洪災的肇因,基本上有幾種觀點。有者把這次的悲劇視為天災,把問題歸咎於豪雨;也有人說,是因為多個社區蓄水池(Tandak Takungan)破裂,才引發洪災;另有一方則指,開發森林包括開闢榴槤芭,種下了此次災難的禍根。
把災難歸咎於大自然,貼上“天災”的標籤,是很方便的做法,這意味著沒有人在事件中犯錯,因此不需承擔任何責任;無可否認,天災是存在的,有些事情不是人類的力量所能改變的,但我們要做的是,在能力可控的範圍內,減少災難發生的可能性,並把傷害降至最低。
隨著氣候變化的問題越來越嚴峻,倘若我們仍是習慣性地把災難歸咎於大自然,恐怕日後會面對更多的“天災”。
事實上,洪災發生之後,榴槤芭成為眾矢之的,受多方討伐。大馬天然資源保護協會吉州發言人莫哈末蘇比裡說,吉打州內貓山王榴槤園開發計劃對環境破壞性大,他呼籲州政府重新審視,同時須中止該計劃以保安全。此外,檳城消費人協會則表示,遺憾政府至今沒有解決華玲伊納斯山伐木和貓山王種植計劃帶來的問題,以致於發生大水災。
面對這類討伐,吉打州務大臣莫哈末沙努西重申,他與伊納斯山的貓山王榴槤園種植計劃沒有任何關連,也根本沒必要為袒護榴槤園主去犧牲村民利益;他稱,沒有證據不能隨便下定論。大臣所言也有一定道理,總不能無憑無據,就妄下定論;正因如此,當局必須深入調查洪災肇因,拿出證據讓人信服。
環境局指出,伊納斯山的發展計劃原該是種植橡膠樹,不過後來卻變成種榴槤。這令坊間感到疑惑,為何會出現這種變化?這會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官員難道對此一無所知?誠如首相署部長(國會和法律事務)旺朱乃迪所說的,山上森林被砍伐改種榴槤樹不可能無人知曉。這當中到底發生什麼事,當局須作出交代。
根據最新消息,大馬反貪汙委員會已正式介入調查伊納斯山種植貓山王榴槤樹涉嫌貪汙的指控。我們希望各方的調查,能清楚勾勒出整起事件的輪廓,鑑定災難的肇因。當然,一切都必須讓證據說話,我們不需要代罪羔羊,我們要的是真相與事實。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