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徵南將,曾驅十萬師。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ADVERTISEMENT
這是劉長卿的〈送李中丞之襄州〉。徵南老將軍流落無依,麾下一度十萬大軍,罷職回鄉後沒有產業。老了,留戀不捨的是賢明時代。一人雄立,邊界寧靜和平。多年所攜長劍,理解自己以身許國的心情。如今對著茫茫江漢河水,日暮時分,要去何處呢?
1985年4月,我和馬大中文系同學到臺灣和香港考察,離開香港前一晚,羅長風學長安排見溫瑞安和方娥真。那是歷歷在目的一夜,回來後有感而發寫〈在香港的最後一夜〉,遙寄方娥真,刊登在《南洋商報》。1980年神州詩社出事,溫瑞安與方娥真被關押4個月後離開臺灣,居留香港。當晚溫瑞安贈書予出席同學,我收到《笑傲江湖評論》,簽名時他題“送給何國忠: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望你加入武俠文學行列。”劍知天知江水知,劉長卿懷才不遇,借詩講出心中壘塊。溫瑞安書中大俠都經歷過大起大落處境,是是非非,不必逢人就語。人不知而不慍,痛飲一杯,吟誦釋懷。處在人生低潮時,好詩句可起療愈作用。
《唐詩三百首》收劉長卿詩11首,〈送李中丞之襄州〉為其一。溫瑞安題字讓我對此詩印象更加深刻。李中丞是誰無可考,不過很快閃入腦海的是西漢飛將軍李廣。因為司馬遷的細膩描繪,李廣讓後人沉吟至今。李廣鎮守邊關多年,勇猛善戰,殺敵無數,名聲震懾匈奴。身先士卒的狂飆作風讓手下和他肝膽相照,敵軍佩服。“飛將軍”稱號,並非來自漢軍,是匈奴取的。
漢朝皇帝不作此想,李廣一生不得封爵。漢武帝認為他運氣不好,勝仗多,敗仗也多,邊疆困擾始終如昔。漢武帝希望一勞永逸,公元前119年發動漠北之戰,委衛青為大將軍。李廣不是福將,接受委屈合乎武帝邏輯。被迫聽命於後輩的李廣被安排率軍行走右道,因為不熟悉地形,在大漠中迷失方向,未能及時和衛青集合。衛青責難李廣,決定將其過失呈報朝廷。李廣不堪受辱,拔劍自殺,了斷一生。
為武俠小說廢寢忘食
三邊,漢時指匈奴﹑南越﹑朝鮮,唐朝則指幽﹑並﹑涼三州地,若擔心因為地理知識影響詩歌賞析,將三邊等同於邊疆之地即可。“獨立三邊靜”,一些版本作“獨立三朝識”。三朝指玄宗﹑肅宗﹑代宗。我讀《唐詩三百首》,先入為主,早就接受“三邊靜”。且“靜”字飽滿,意涵深刻,不只有大俠橫空出現的威懾氛圍,並可和李將軍最後英雄遲暮,無人關懷的結局相呼應。
1991年7月初林燿德到吉隆坡,那時候溫瑞安正好回國探親,除在馬大中文系作專題報告以外,二人還在《南洋商報》聯合主講“20世紀文學的發展與辯證:港臺馬文學的通俗化和庸俗化趨向”,我幾乎每一天和他們一見。林燿德本是神州詩社成員,神州詩社雖然不存,卻始終稱呼溫瑞安為“溫大哥”。神州詩社故事我聽過一些,包括當事人敘述,約略能夠整理其成長及最後出事大概。已有學術論文敘述當年風雲,留在馬來西亞的文藝青年有不少故事值得跟進,離開馬來西亞的文藝青年一樣留有滄桑。創作可以和豪情結合,當然也可能和悲情相始終。
我和溫瑞安久沒聯絡。大概是他去中國發展後,那時我在倫敦,為博士論文奮鬥,就此音訊中斷。林燿德1996年初過世,鄭明娳從臺北致電,恍惚間無法相信事實。方娥真更早無蹤。我初當馬大中文系講師時邀她演講,讀她的書,總有心靈被淨化感覺,確實很想一聚。方娥真善良,電話中不好意思拒絕,後來給我寫信說不來吉隆坡理由,始終是熟悉的她。我聽過她隱居故事,若有緣再見實屬我幸。人生際遇難說,匆匆歲月,虛虛實實,“日子正當少女”卻是永恆形象。
〈送李中丞之襄州〉讓我進入濃濃的江湖和懷舊氛圍。1991年9月我到臺北參加當代臺灣通俗文學研討會,講評葉洪生論文〈當代臺灣武俠小說的成人童話世界:透視40年來臺灣武俠創作的發展與流變〉。講評文章後來也一併收錄在研討會論文集中,書名取《流行天下:當代臺灣通俗文學論》,林燿德和孟樊主編。我這一代人,大部分都有為武俠小說廢寢忘食經驗,想到溫瑞安三十多年前為武俠文學題激勵文字,才發現若不珍惜記憶,訴諸一二,很多事都將煙消雲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