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的鐵皮玩具、積木、棋子、毛絨玩具、塑料玩具,到千禧年後盛行的電動玩具、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作為孩童的親密玩伴,玩具不僅是玩具,也反映了時代和生活寫照。
ADVERTISEMENT
喜歡收藏玩具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會詳細記錄玩具的生產地區、年代和發展脈絡的人卻很少,陳國泰就是其中一個。
《中國小玩意》作者陳國泰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收藏玩具,他曾在新加坡開設“上海玩具博物館”,如今經營和設計自己的玩具品牌Saint John,有“玩具大王”之稱。一同欣賞陳國泰收藏的具有時代感的“老玩具”,從玩具微物來側看歷史變遷。
在馬邂逅兒時玩具
現年五十多歲的陳國泰出生於香港,來自中等家庭的他從小就喜歡玩具,鐵皮玩具、塑料玩具、積木等伴隨他的童年,每每跟家人到百貨商店,最先走去的總是玩具部,即使沒買,單看著琳琅滿目的玩具也很開心。
長大後,他到新加坡南洋美術專科學院唸書 ,畢業後在當地從事設計和插畫工作。1987年的某一天,他從新加坡坐巴士越堤到馬來西亞遊玩,回程路經小鎮的玩具店,偶然看到很多小時候玩過的玩具,瞬即勾起兒時回憶,那些已經遺忘多年的事物,突然浮現腦海中。
他笑說:“那時買了好幾個玩具火車、火箭等,覺得特別開心,怎麼小時候玩的東西還會出現在馬來西亞。”
也在這扇回憶之門打開以後,他慢慢進入童玩世界。在1987年至1995年期間,他經常從新加坡到大馬各地旅遊,尋找和購買一些中國、日本和歐洲國家生產的汽車、火車、飛機、動物等造型玩具。
他補充,八九十年代全球多地吹起懷舊風潮,“當時很多新加坡人會特地跑到馬來西亞去找些老東西,檳城、馬六甲、怡保還有很多小鎮,裡面的小店都在賣些六七十年代的東西,一些雜誌、文具、燈……覺得很有趣,好像穿越到十多二十年前。”
玩具是歷史的放映機
至今,陳國泰的玩具收藏品超過一萬件,包括從清末至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文革時期,直至80年代在中國生產的玩具。如20年代的鐵皮發條車、民國時期流行的各式木質玩具和娃娃、賽璐珞(Celluloid,塑料的一種)玩具、圖案豐富的儲蓄鐵罐、太空類玩具、60年代作為紅色宣傳工具的“文革”玩具、益智棋類和牌類玩具等等。
收藏玩具數十載的他形容:“我收藏玩具是有個過程的,從什麼玩具都收,到只收中國(生產的)玩具,再從玩具裡頭展開研究。”
隨著對收藏玩具的認識漸漸深入,玩具對他來說不僅是個人的回憶和情懷,也是時代側影。他將玩具的年代、背景和工藝記錄在案,梳理中國玩具的發展脈絡,好讓下一代有機會了解年代久遠的玩具,瞭解微物背後的歷史訊息。
2017年,他把多年來收集的資料集結成書,出版《中國小玩意》,以數十年的收藏研究和考察,13萬字和1600張圖,詳盡地交代了中國近代玩具的發展史。
誠如他曾在書裡提到的,“玩具是歷史的放映機”。
“玩具是跟著潮流走的,那個年代流行些什麼東西,玩具它就會表現出來。打個比方,20年代的車子是什麼形狀,它的設計會出現在玩具上,到了五六七十年代,隨著交通發展,可能會有火車、飛機等造型的玩具,整個形狀和設計,都會表現在玩具上。”不同年代,其玩具的設計和包裝都有所不同。
從收藏、研究,到設計和生產玩具
從尋訪各地收藏玩具,到研究玩具背後的歷史,陳國泰的身分也從玩具的收藏家、研究者,漸漸轉換成一名玩具生產商。
2008年,他在上海創立經營玩具廠牌Saint John,設計和生產鐵皮玩具,例如發條鐵皮太空船長機器人、電器機器人、計程車、快樂蔬菜冰淇淋車等,讓保有復古設計元素的鐵皮玩具,看起來更時尚、更有藝術感。
問為何會選擇生產鐵皮玩具,他說:“這也跟我小時候有關吧,因為我喜歡鐵皮玩具,希望這樣的百年工業可以延續下去,也希望更多人喜歡這些過去的文化遺產。”
鐵皮玩具曾是一代人的兒時回憶,是時代的產物,當年它曾經輝煌,卻因為塑料玩具擁有更高的可塑性和安全性,漸漸被取代和淡出市場。隨著越來越多人更加重視物件的工藝價值和溫度,很多人都會借舊物尋回昔日時光,或許在未來,鐵皮玩具的潮流會再次崛起?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