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ADVERTISEMENT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乙卯重五诗(宋 陆游)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秦朝度量衡货币尚未统一前,无论民间习俗还是语言,都极具特色。
就算到了今天,籍贯间的风俗亦大不同。
只是在宣扬所谓“传统文化”过程中,文人难免着墨较有情怀的故事,并且赋予这些人物故事生命。
如投江自尽的屈原。
往后的一切,皆与屈原相关,如吃粽子、赛龙舟……
若要说人物,还有曹娥、介子推、伍子胥、陈临、勾践等,为何这些人物会与端午节同念?
碰巧而已。
伟人多不胜数,总有几个挂在端午。
为了方便纪念,两者相合,可以起到正向效益,想想还是挺好的。
端者,为“正”,亦为“初”;
午者,为“中”。
端午,又名“中正”,因此午月的初午又叫“端午”。
此时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与六十四卦中的“乾”的第五爻(九五)相应,居中且正,是乾卦中最吉利的位置,谓“飞龙在天”,因此端午的一切庆典也与龙的图腾相关。
随着端午,大地暑湿之邪流窜其中,而草木药性也随之渐盛,二者相克,古人为防暑邪,于门前悬挂艾草、菖蒲等芳香化湿的草药,以达到驱邪避凶的目的。
也有不少食物是健脾益胃的,暑湿最易犯脾胃,这时候千万不要过食厚腻。
总之,端午的文化内涵深厚,值得花些时间去探究,草草数笔抛个砖,管中窥豹,慢慢把视野扩大,就能一睹全貌。
最近胃肠炎患者挺多,或许与暑湿犯胃有关。
【美学相遇古与今(一)】高邛逸 / 古今文字之美
【美学相遇古与今(二)】罗淑美 / 如果没有遇见
【美学相遇古与今(三)】林明冠 / 端午节后话端午
【美学相遇古与今(四)】黄叶时 / 诗三首:万般的重担都卸下——哀妈妈;小渡头;小纸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