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Mat Kilau的劇組團隊要加入虛構成分,可以用被Mat Kilau啟發的虛構人物來編制故事情節。要不然,當被電影啟發的觀眾研究歷史時,發覺角色與歷史不相符,難免會感到失望。
ADVERTISEMENT
《Mat Kilau》電影,講述的是19世紀末,彭亨州的馬來義士對抗英國殖民者的愛國電影。這位歷史人物,曾經在我國曆史書上被提及,和Dol Said、Dato Bahaman、Tok Janggut等,都屬於重量級“抗殖民”的歷史人物。
該電影講述的歷史,讓我想起十多年前的好萊塢大片,由著名演員湯告魯斯(Tom Cruise)和日裔演員渡邊健(Ken Watanabe)主演的《最後的武士》。
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明治天皇要加速現代化日本的科技、經濟等事物,從幕府時期武士手中奪權集中於中央,改革文化以及摒棄封建社會。
由演員渡邊健飾演的“勝本”(Katsumoto),代表了日本本土僅存的武士團隊,對壘了天皇的皇軍,以捍衛武士文化和精神,以及保存日本大和文化最後的尊嚴。
但是,勝本帶領,納森隊長(湯告魯斯飾演)協助的武士軍團,根本不是持步槍的現代化皇軍的對手。在和皇軍對決後,全軍覆沒,勝本也壯烈犧牲了。
Mat Kilau、Dato Bahaman、Tok Janggut在當時確實以捍衛本地自主權為主,起義反抗了英國殖民政府。英國殖民政府當時採取了“干涉內政”政策,扶持了當時的彭亨州蘇丹,也安排了顧問管理州內除了宗教和一些以外的事務。
這樣的“干涉內政”行為,觸及了涵蓋經濟、發展、教育等重要政策,當時激起了彭亨民眾反抗殖民者的愛國之心。因此才有Mat Kilau般的起義軍領袖,奮起領軍對抗殖民者。
當時傾向英國的彭亨統治階層,讓我想起了《最後的武士》電影以及真實歷史中,傾向西方列強的明治天皇和他的內閣。Mat Kilau則讓我想起同一部電影中,為了捍衛文化和尊嚴的武士“勝本”。
勝本和Mat Kilau不同的是,“勝本”是一個虛構的角色,啟發於一位真實歷史人物“西鄉隆盛”(Saigo Takamori),但Mat Kilau卻是實實在在的一位歷史人物。
我不是很贊同為了要符合一些情節,特意篡改歷史的電影,尤其是沿用真實歷史人物的電影。
就如我等待多時的中國電影《長津湖》,為了情節所需,在電影開端以聯合國軍隊入侵仁川為開始,塑造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先入侵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北韓),為入侵者,罔顧真實歷史,也就是金日成元帥的軍隊先越境入侵大韓民國(南韓),實為觸發朝韓戰爭的一方。
但是幸好,《長津湖》因為有虛構成分,所以將原型的英雄人物“李昌言”,在電影中改名為“伍千里”。這是編劇對歷史的一個尊重。
至於電影《最後的武士》,編劇希望情節更為吸引人而加入了虛構成分,因此不用“西鄉隆盛”這個名字,反而用“勝本”這個虛構人物,和《長津湖》一樣,是尊重歷史的行為。
另一個例子,是20年前關於美國18世紀獨立戰爭的電影,由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主演的《愛國者》(The Patriot)。在該電影,梅爾飾演的角色本傑民上校(Benjamin Martin)也是虛構的人物。
1997年轟動一時的電影《鐵達尼號》,由小李子飾演的傑克與羅絲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也是虛構的。但是除了這幾號人物以外,如船長史密斯、船設計師湯姆斯、白星郵輪總經理依斯邁,甚至四人音樂組合,都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有一次,導演開拍了吃飯的鏡頭,拍完後發現盤子沒有白星郵輪的標誌,不惜重金換上有標誌的盤子重拍,證明電影劇組對還原真實歷史的執著和尊重。
期望如果Mat Kilau的劇組團隊要加入虛構成分,可以用被Mat Kilau啟發的虛構人物來編制故事情節。要不然,當被電影啟發的觀眾研究歷史時,發覺角色與歷史不相符,難免會感到失望。
我這一篇文章也在本身的社交媒體以國文書寫,得到多數友族同胞的認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