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林環繞間,舞臺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藝術家,彈奏出獨特及美妙的音樂。
在這裡,膚色不是問題、語言不是障礙、沒有區域之分、沒有種族隔閡,偶爾身體碰撞,換來彼此會心一笑。
ADVERTISEMENT
世界雨林音樂節是砂拉越最大的音樂盛會,在邁入25週年,今年以“傳奇熱帶雨林慶典”為主題,以“讓人們重聚”為目標。
世界雨林音樂節創立以來,最大“賣點”就是巧妙融合民俗色彩音樂、文化、旅遊、跨國交流、自然生態、美食與教育等元素。雨林音樂節,不只把越來越少見的傳統樂者請上臺演出,也讓來自全世界的民族樂手聚在一起交流。
43樂團線上線下演出
今年的世界雨林音樂節,吸引國內外23個樂團通過實體方式,及20個樂團以線上方式參與,其中包括來自韓國、加拿大、中國、印度、波蘭、澳洲、美國、拉脫維亞、菲律賓、馬達加斯加、日本、伊朗及芬蘭等國家表演者。
樂手間互相切磋技藝,或即興來一段合奏或表演,觀眾一起手拉手、集體跳舞,場面充滿世界大同和諧的氣氛。
獅城與砂樂手即興演出驚豔
來自新加坡的Flame of the Forest樂手在音樂節首日音樂交流會上,與來自砂拉越的樂手首次聯手即興演出,讓出席者為之驚豔。
舞臺上,有來自砂少數民族倫巴旺族的二絃樂器“tapi”、伊班族的而絃樂器“Belikan”、砂民族樂器沙貝、印度的西塔琴、西方的手提琴及印度竹笛。
這些看似不同流派的音樂,卻在彈指間完美的縫合起來,讓人聽得如痴如醉。
貝威:認識更多不同樂器
Flame of the Forest西塔琴樂手貝威說,這是該樂團首次前來世界雨林音樂節演出,更是首次和砂原住民音樂合奏。在這之前,沒有經過演練,就這樣隨性的帶著各自的樂器在臺上演奏。
“我們想看看,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想看看不同的樂器,能不能和諧的融合一起,演奏出不一樣的音樂。”
對於初次舞臺上的合作,他說,更多是感動,感動音樂的美妙,也讓他們從彼此的合作中,認識到更多不同樂器,互相學習。
保存將消失樂器音樂
世界雨林音樂節最大特色,就是為了保存那些即將消失的樂器和音樂。
滑音管吉他(Slide guitar),是一種特定的吉他彈奏技術,此種技術通常出現在藍調歌曲的音樂中,鄉村音樂、鄉村搖滾和搖滾樂的吉他手有時也會彈奏演出,彈奏時的滑音效果加上清楚的顫音,讓歌曲在伴奏進行時,及前奏、間奏和尾奏的獨奏音色富有濃厚的音樂情感。
巴塔查亞未學說話先唱歌
來自印度的知名古典音樂家,也是世界著名滑音管吉他大師巴塔查亞(Debashish Bhattacharya),展示了他的音樂天賦。
巴塔查亞來自音樂世家,在會說話之前就學會了唱歌,並在3歲時開始彈奏夏威夷單圈鋼吉他,4歲時在印度電臺舉辦了首場大型音樂會。童年時期,他掌握了許多印度古典樂器風格及加爾各答不同音樂老師的聲樂。
在40歲時,他成為了滑音管吉他大師,從那個時候起,他通過巡演及暢銷專輯,成為世界傑出的滑音管吉他手,並從20歲開始至今設計19款滑音管吉他。
經歷了數十年印度聲樂技術和樂器研究,他可以完美的快速演奏下同時演唱,並渴望與來自其他國家的音樂家合作。
融合東西方文化多元素
除了古典及民族樂器,來自中國的RC World樂隊充滿活力的表演,從古老的中國唐代音樂到南方音樂,演出風格融合流行、爵士、藍調及搖滾元素,並將東西方文化進行融合,形成獨特的風格。
來自意大利西西里的民間音樂團體iBeddi,他們的歌曲融合了西西里方言和意大利語;來自韓國的Dongyang Gozupa自稱是一支以韓國傳統音樂為基礎的前衛搖滾樂隊,以韓國錘擊揚琴(Yanggeum)、貝斯和打擊樂為主。
華沙鄉村樂隊(Warsaw Village Band)的音樂可以說是當代波蘭民謠搖滾。他們將波蘭民謠與各種非波蘭音樂結合起來——其中一些來自歐洲其他地區,如北美、非洲和亞洲。
沙貝讓世界聽見砂故事
說到傳統民族音樂或原住民樂器,沙貝絕對是砂拉越獨特的內陸民族傳統樂器。
沙貝是肯雅族及加央族等烏魯族(Orang Ulu)傳統樂器,當年烏魯族音樂家杜邵巴旦(Tusau Padan)將沙貝帶出部落,到婆羅洲以外表演,其後,其學生馬修(Mathew Ngau Ngau)等人也將沙貝帶上世界雨林音樂節舞臺,讓世界聽見了沙貝彈奏出的優美琴聲。
沙貝在這之前並非表演樂器,而是用於婚喪等傳統祭祀和節慶上。在烏魯族部落,沙貝是一種神聖的樂器。如今,越來越多的沙貝琴樂手,在世界各大舞臺彈奏沙貝琴,讓世界看到沙貝的魅力。
馬修與沙羅蒙首晚帶來的沙貝表演,就掀起了高潮,讓臺下來自世界各地的出席者情不自禁跟著音樂搖擺。
砂著名歌手及沙貝音樂家阿蕾娜慕朗(Alena Murang)也在該音樂節上,與一群音樂家如彈古箏的Sara Heng、彈電子鋼琴及錫制口哨的Simmy、打鼓及吉他手Joshua Maran及貝斯吉他手Herman Ramanado共同演出。
來自沙巴的著名音樂團Bamboo Woods也在音樂節上,全程展示以百分之百使用竹與木的音樂樂器,讓人感受“竹樂”的奧妙。
伊班舞迎接世界各地樂迷
另外,砂文化村民族文化表演者凱拉,是穆斯林及伊班混血兒,用傳統伊班舞在砂文化村入口處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樂迷。
她擅長各民族的舞蹈,無論是馬蘭諾、比達友、烏魯人、伊班、馬來或華族舞蹈都能駕馭。不過,相較於各民族舞蹈,華族舞蹈對她來說是最具挑戰的,主要是舞姿複雜、臉部表情需到位,還得舞動扇子、綵帶等。
至今,她已參加了10年的雨林音樂節,每一年都讓她非常的期待,除了用砂民族舞蹈歡迎遠道而來的訪客,也讓她學習其他國家的民族舞蹈及音樂。對於樂器,她傾向於竹製類的樂器,聽起來像來自大自然的聲音。
她說,雨林音樂節更像一個派對,讓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表演者,體驗不同的民俗文化。
世界雨林音樂節,不只是把本地原住民音樂介紹給全世界,也讓全世界民族音樂來到這座雨林城市,用不同民族的曲風,用各自的民族特色音樂,向世界述說各自的故事。
來自砂拉越的傑利卡密(中)與友人,穿上烏魯人的民族服裝,向世界展示砂少數民族特色。(陳家如攝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