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務之急還是要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協助業者渡過當前的難關,才是雙贏。
ADVERTISEMENT
經濟開放後,各行各業開始復甦,但許多業者卻有口難言,生意雖然來了,卻因人手不足的問題,讓他們看著新訂單從手上溜走,以免貿貿然接新訂單後,無法及時交貨而面對違約後果。儘管許多企業包括外資都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還是請不到人。
一些規模小的企業,特別是餐飲業者,包括百年老店索性結束營業。至於繼續營業的餐飲業者,營業時間也大幅縮短,連過去24小時全天候營業的嘛嘛檔也不例外。一些結束營業的業者感慨地說,他們這樣做也是迫於無奈,因為沒人手支撐下去。
冠病疫情期間,約200萬名外勞因沒有工作而陸續返回家鄉,邊境開放後卻因政府凍結聘請外勞而無法回來,以致市場在經濟領域全面復工後,面對嚴重的勞力短缺問題。
印尼政府宣佈暫時凍結輸出外勞到大馬,則是雪上加霜。雖然政府允許來自15個來源國的外國工人,在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工作,但諷刺的是,一些來源國卻對聘請程序毫不知情。
根據內政部的網站,15個來源國,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印尼、印度、泰國、柬埔寨、尼泊爾、緬甸、寮國、越南、菲律賓、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之外,還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哈薩克這三個中亞國家。
政府把這三個中亞國家列入外勞來源國的根據何在且讓人費解。土庫曼駐馬來西亞大使館說,他們沒有任何有關土庫曼人在上述三個領域工作的詳情。先別說這三個國家的非熟練工友有沒有想過來馬來西亞工作,本地僱主也不會把聘請他們列為首選。
這再次凸顯了大馬外勞政策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老毛病,沒有一套長遠的策略和規劃。
最引人詬病的還是政府的外勞政策朝夕令改,讓僱主困擾,也讓國內外投資者無所適從。政策的一再改弦易轍,也讓業者難以作出妥當的計劃。此外,企業申請外勞的程序相當多繁文縟節,費用又高。
政府的無所作為,讓業者付出慘重代價。以製造業為例,目前需要60萬名工友。嚴重的人力短缺問題,導致製造業,特別是醫用手套和電子晶片業者蒙受200億令吉的損失。
人力短缺也造成種植業在去年蒙受200億令吉的損失,而首當其衝的是倚賴外勞的油棕種植。這個領域的外勞幾乎都是印尼外勞,高峰時期曾有44萬大軍,目前還有12萬個空缺待填補。但過度倚賴印尼外勞,也間接造成不健康的跳槽、挖角搶人和隨時漲身價的現象。
目前國家缺乏250萬名工友,幾乎每個行業都面對人手短缺問題,而這些空缺主要還是需要外勞填補,不能由本地人取代,尤其是3D(骯髒、危險和有難度)工作。例如務農工作,年輕人沒興趣,老園主則沒體力做,因此需要外勞支援。
當局估計有近百萬本地人失業,但當中75%皆為中上階層,例如經理級、中階主管員工,這些人寧願失業在家,也不會去從事外勞的工作。
當然,長遠依賴外勞不利國家發展,經濟必須轉型,從勞力密集朝向自動化及知識密集的方向發展,而政府近年來也推行了逐步減少外勞的措施,不少僱主也採用自動化運作,並略見成果,但這些都是必須按部就班地進行,不能一聲令下就全面凍結聘請外勞。而且遠水救不了近火,當務之急還是要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協助業者渡過當前的難關,才是雙贏。外勞荒問題不解決,不只業者蒙受損失,國家也會失去稅收,拖慢經濟復甦的步伐,也使我國在招資上失去競爭力。
大馬僱主聯合會曾建議政府,批准國內可使用勞動力,包括難民及獲得假釋的囚犯。目前我國共有16萬8000名持有聯合國難民署(UNHCR)難民卡的難民,超過60%具有就業能力。這或許是值得各界研究的其中一個方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