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24日綜合電)中國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於星期日(24日)下午2時22分,在海南省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問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後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問天實驗艙將按照預定程序與中國太空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神十四太空人將進入問天艙工作。
ADVERTISEMENT
綜合中媒《澎湃新聞》等報道,中國太空站總體構型是3個艙段,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整體呈T字構型。其中,天和核心艙已在2021年4月發射成功。問天實驗艙發射後,將與中國太空站進行對接,這也是中國太空站首次在有太空人的狀態下迎接航天器來訪。問天實驗艙將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前向對接,完成“一”字構型。
問天實驗艙主要功能是開展科學實驗,是太空人在軌期間的主要工作場所。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太空生命科學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實驗櫃。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表示,未來太空人將在這些實驗櫃種植植物、飼養小動物、培育微生物等。
問天實驗艙軸全長17.9公尺,艙體最大直徑4.2公尺,發射質量23噸,由工作艙、氣閘艙、資源艙三部分組成,與天和核心艙相比,問天實驗艙更重、更大,具備更強的超萬瓦級的供電能力、千兆級的信息傳輸能力,是中國迄今為止發射的最大的單體航天器。
問天實驗艙配置了與核心艙一樣的太空人生活設施,將來可以與核心艙一起,接受兩艘載人飛船輪換期間6名太空人的生活,若天和核心艙出現故障,問天實驗艙可以作為備份艙段對太空站進行控制。
迎來問天實驗艙後,身處太空的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太空人將進入艙內啟動生命維持系統,完成科學實驗櫃的組裝,開展交叉科學實驗。此外,全新的太空授課也將在問天實驗艙開展,太空人還會擇機首次從問天實驗艙的出艙口出艙。
今次發射是中國太空人首次在軌迎接航天器來訪,楊宇光表示航天員在軌迎接,一方面可全程觀察自動交會對接過程,另一方面自動交會對接模式和手控交會對接模式可以相互切換,為問天實驗艙順利對接提供“雙保險”。楊宇光指出,中國太空站之後將實現太空人乘組在軌輪換,意味太空人需要在軌迎接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等到來。神舟十四號太空人這次在軌迎接問天實驗艙,將為後續任務提供經驗參考。
中國太空站於去年4月開始建造,計劃今年底竣工,同時也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中國國家太空實驗室。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北京22日综合电)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周五披露,中国太空站成功完成了太空站管道检测机械人在轨试验,验证管道检测机械人的管道环境适应能力和“变刚度运动”的安全性,为未来配合太空站完成管道检测提供技术基础。
该款管道机械人借鉴了棘皮动物(如海星、海胆、海参等)的管足器官“静止时收缩于体内,运动时向外延伸”的运动机理,以“自主伸张、受力收缩、无电变柔”的仿生变刚度设计思路,设计了主、被动结合的腿部剪叉伸缩机构。
被动机构使机械人腿部可根据管径快速调整长度,以适应管径变化;主动机构实时控制机械人脚部与管壁的压力,保证机械人脚部与管壁可靠接触,使机械人具有足够前进动力。
机械人采用两头两尾前后对称的模块化结构,具有23个自由度,配备位置、力等多种类型感应器。机械人的“智慧大脑”利用全身感应器信息计算管道机械人的姿态、位置,并给出运动策略,在保障管道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全身各关节位置、速度、力的输出,使机械人平稳地在太空站管道内运动。
试验时,太空站在太空站内搭建了包含不同直径的直管、弯管、锥管的模拟管道,在模拟管道内开展了机械人运动能力试验、收缩状态下管道机械人拉出试验,和机械人状态微调后拉出试验。
过程中,机械人平稳可靠地通过多种直径的直管、弯管、锥管,验证了适应多种复杂管道的机械人自主运动技术;断电后,机械人可轻松地从复杂管道内拉出,验证了机械人被动柔顺机构的安全性。
本次试验,证明了机械人在太空站管道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适应运动能力和安全性,为未来在太空站管道的实际应用积累宝贵经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