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科技的跳跃式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人类心灵上的需求,包括亲情、爱情与友情上的连接感,依然存在。
话说最近有个关于出租自己的社交软件。有人问:出租自己,你怎么看?我说:不错,但也有所顾虑。顾虑友情也有了价码。
ADVERTISEMENT
朋友笑我太夸张。我说:近代历史之前的很多社会,知识不是配套,教育不为利润。
当然,把自己商品化不是因为科技而造成的,这现象一直都存在于各年代与阶层。心理辅导员、教练、顾问、导游,甚至老师,也都跨足于友情与服务间。而软件,只是个新科技作为新纽带来继续连接人群。说白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各种行业,只要是领薪水的,本身就是商品,以变卖自己的时间与能力来获取酬劳。
社会学里有个说法,描述科技与道德标准就如生日宴会里常看到的气球。科技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世界观被灌入资讯越吹越涨,表层的德操却越来越薄。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以前的人就很有规矩。事实上,每个年代都有不受世俗礼节所束缚的年轻人。
有人说,现在的飙车党劳民伤财。但以前也有不少追风少年。差别是,意外后活下来的越来越少。有人说,现在的男孩都爱把自己打扮成看不到额头的韩系小鲜肉。但以前的男孩也在学着披头士留长发不扣钮。差别是,身上的阳刚越来越少。有人说,现在一些网传的清凉照实在是有伤风化。但以前也有很多泳装海报。差别是,以前的泳装布料没现在的那么少。
虽然科技的跳跃式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人类心灵上的需求,包括亲情、爱情与友情上的连接感,依然存在。人们对于人事物的价值衡量及是非判断,却会改变。
长话短说,就是科技不会切断人对感情的依赖,只是改变互动的方式。科技带来的广阔视野重新定义了三观,人们对人事物的重不重要以及对或不对的观点也会不同于往日。
关于出租自己的软件,服务的核心围绕在提供人们友情上的连接感。毕竟,包括亲情、爱情与友情的连接感是排在温饱与安全感之上,第三个基本需求。但交集的起点,一个是出钱找朋友,一个是收钱交朋友。对于向往友谊万岁的人来说,这很奇怪。
转个念头想一想,商业不也这样?先有个交易,才套到关系。教育也差不多,还了学费才有机会遇到良师。人与人之间,总要有个机遇作为起点。在这个凡事都讲钱的社会里,利益总是最好的机遇。
重点是,软件与科技一样,建设与破坏的可能性并存。互联网的普及目的就是连接世界,后来成了黄赌毒的传播点。社交平台的目的是联系朋友,后来成了爱情骗子的钓场。分享生活点滴的软件本来也真是给用户分享生活点滴,后来成了炫富卖肉的流量矿。
不是每一个软件都能达到无害无风险的程度。要考虑的是软件开发者的本意,以及未来被滥用的可能性。若一个社交软件或平台一开始就与伦理相违背,那么一开始就必须被阻止。但若一个社交软件或平台并无意挑拨伦理之意,那我们作为用户,就得身兼监督的角色以确保其不变质。
关于以各形式来商品化自己的社交软件,我觉得不致于错,但不在好的程度。撇开咨询类的出租,如果双方能因为友情而脱离利益关系,那就算好。但若软件被用于伤风败俗的交易,那肯定是大错特错。
我顾虑的是,友情与价码绑定的新常态,美好的生活更依赖金钱来照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