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時節,無怪乎天氣總是炙熱的。接連多日不下雨,戶外景觀罩著一層灰濛濛的煙霾。
難得假日,朋友約出游到他家鄉去看看。可以出走,還怎不好好把握?雖然是抱著說走就走的心情,但朋友其實已經有了行程規劃。幾點從城裡出發;要在幾點之前才能吃到別處沒有的牛腩粉;吃完這家的面,還得吃那家的……隨意之中藏著朋友特有的規律。朋友閒閒散散地開著車,走過他的小學、童年生活的老家、老家附近收留孤女的尼姑庵、啟蒙少年情慾的豪華酒店、激起創作天分的熱血校園……我就這麼讓朋友帶領著,悄悄走過了他的半生,也重新認識這個從未好好逗留過的地方。
ADVERTISEMENT
興許是靠海的關係,小鎮的炎熱實在讓人吃不消,我忘了防曬,喝的水不夠多,長時間待在車上吹冷氣避暑。果然,回來城市的當天晚上就開始渾身不對勁。夜裡無法成眠,感覺身體遊竄著熱氣。試著自己刮痧,希望可以舒服一點。如此過了一二日,症狀轉為喉嚨作疼,清早醒來感覺咽喉像被砂紙磨過一樣。一直擔心會不會是感染了病毒,畢竟徵兆有諸多相似。
連續幾天的檢驗結果始終保持為陰性。看來是患了流感,我過去常因抵受不住過大溫差而感冒。嗯,是一種“慣病”。此時,朋友傳來確診的訊息,囑我自行留意身體狀況。心思紊亂,不知該不該出門到診所做PCR檢驗,手邊的工作也無甚在意了。
彷彿一切還不夠戲劇化。不久之後,同屋室友也告知確診,我順勢成為“多重密切接觸者”。話說,假日之前,平日經常相約吃飯的飯友確診。當時飯友才慶幸發病前幾天都沒見過我,沒將風險擴及到我這裡。如今,只能深感自己避無可避,就看身體免疫力到底能不能助我度過病毒危機。
這段時間,恰好正閱讀著龔萬輝剛剛出版的長篇小說《人工少女》。故事背景約莫是這樣:大瘟疫覆蓋城市以後,人類在末日廢墟里生存;故事裡的父親阿朔帶著用培養器孵育出來的莉莉卡逃亡,追溯過去的種種記憶——父親用自己的方式向一出生即是少女的人工女兒,灌輸知識養分、讓她見識人類文明的傷害與脆弱,再憑此尋找記憶房間的出口。
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
我跟萬輝已是多年舊識。知道他在過去兩年的疫情高峰期間埋頭書寫《人工少女》。那些管制放寬允許出門的日子,我們曾見面吃飯,聊聊他小說的進度、交換彼此的近況。反覆不定的政策管制,反而讓萬輝可以更專心地經營小說敘事。《人工少女》有著些微的科幻元素。當我在公寓高樓裡讀著小說的故事,宛若自己也成了小說裡的人物:為了躲避人群喧囂和無以名狀的病毒,獨自窩居在高樓的房間,任由世間的各種傾頹和變化不斷髮生。
身為密切接觸者,難免會覺得窘迫。不知自己的身體是否真頑強得抵擋住了病毒,又或是潛伏的病兆延後了發作的時間;當週圍人們一一病倒,自己卻什麼事情也沒發生,會質疑是否自己將病毒帶給了別人。不管有無醫學實證,關於病毒,我們總有許多合理的想像。
溽熱的7月,等待一場大雨刷洗過一切,讓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沒有病毒、沒有焦慮、沒有猜疑,我們可以照著正常的步調繼續生活下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