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粗口这个举动,不是洪水猛兽,他只是一种选择。我们这一代人懂粗口,但不随意讲,因为我们选择了看场合,就好像我跟嘴巴不好的朋友喝茶,我就会对他讲粗口,但如果我跟学术界、文化界和政治界的朋友聚餐、喝茶,我就不会这么讲话。
ADVERTISEMENT
关于“粗口”或者爆粗虽然在教育界里已不算新鲜事物,但这几天因为本地辩论界出现一小段有关学校辩论赛中有参赛学生“爆粗”的插曲,而闹得沸沸扬扬。
基本上各有议论,有觉得这是一种趋势,无伤大雅,也有觉得辩论赛毕竟是正式场合,飙粗口于礼不合。
我并非辩论出身,没有参与过辩论,也很少看辩论,所以辩论应该怎样,我想我没有资格评论,但对于“粗口”这事儿,本着自己是教育工作者,所以说两句应该是可以的,更何况,我有时教书,特别是教宪法政治时,也会“爆粗”。
当然,我需要澄清的是,我的粗口是很温和的,目的是要吸引同学听课,而且这招非常行,有时学生为了要抓我的语病和粗口而专心听课,不知不觉就把我教的东西都吸收进去,更何况,我可以这么做是因为我的目标受众是成年人。
如果你们教的是中学或以下的未成年学生,就不鼓励这么做,毕竟在义务教育时期的老师还是需要有老师的样子和权威。
粗口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其语句用词粗俗,听起来不只刺耳,而且人们讲粗口时通常所夹带的语气较重,所以说粗口给人的观感也很不好。
既然粗口不好是共识,这能否防备?以前在资讯不这么发达的年代,小孩子在学校跟同学玩的时候就可以学到了,更不用说现在资讯爆炸的年代,而且粗口有个魔力,就是容易学习,一个中年人可能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英语,但在被惹毛时他却可以用英语跟外国人吵架。
因此对于粗口的使用和粗口的学习,是防不胜防的,在这个时代,不管你怎么防堵,小孩子总有机会学习和使用粗口,而这是我们需要认清的事实,这种议题就跟YYDS这类抖音文一样,不只纠正不来,还肯定会越纠越盛。
因为这已俨然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说话方式,改不了,而且他们觉得这样比较有趣味,而且他们还会觉得,用这种方式沟通和表达简单、粗暴又直接。
既然改不了,还会越纠越盛,还能咋办?该教的,当然还是要教,更何况,教育讲求因时制宜,不同世代就要有不同世代的方法,很难一招50年不变(高等教育界有个共识,就是每3年就等同一个世代,每个世代的学生的素质、态度和行为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别,所以我们每三年都会调整教学方式)。
而在面对这个世代的孩子、年轻人,我们既然无法防堵他们学习和使用粗口,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坦然面对这种趋势,因为我们身为大人们要教的,其实不能只是一味好像复读机那样告诉他们说粗口不好,而是需要同时传输和教育他们必须要“懂得”如何“选择”。
讲粗口这个举动,不是洪水猛兽,他只是一种选择。我们这一代人懂粗口,但不随意讲,因为我们选择了看场合,就好像我跟嘴巴不好的朋友喝茶,我就会对他讲粗口,但如果我跟学术界、文化界和政治界的朋友聚餐、喝茶,我就不会这么讲话。
别的不说,你看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红低清DISSY,他们平时的短片对白口无遮拦,但在近期访问香港的阿仪BB时,也表现非常斯文。还有,一位也颇受年轻人欢迎的客家YouTuber阿Jerr,短片对白十句里可以有一半有“X”字,但在拍公益广告和呼吁短片时也是正经八百。
这些都是“选择”,他们都是在那个时候“选择”了不说粗口,而原因很简单,就是根据他们的认知,在那个节点不需要讲,当然,他们的自觉也告诉他们,那种情况不能讲。这点认知和自觉,是我们这些大人们,应该指导他们要拿捏的东西。告诉他们,我虽然不阻止你讲,但其实你可以选择不讲。
当然,回到辩论场合中是否能够爆粗的议题上,其实单从场合上看确实是不妥,但以我前文所谈及“粗口”已成现代年轻人的一种沟通方式的情况上看,有些事可能需要以个案检视,再加上主办方以“舌战”定调这场辩论比赛,所以年轻人自然就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舌枪唇剑。这点,大家其实都需要互相沟通沟通。
主流舆论、校方最终真的无法接受,那下次就好像周星驰饰演的《九品芝麻官》一戏的戏末那样,先与参与者约法三章。在那部戏中,由周星驰饰演的包龙星被提拔为八府巡按后重审戚秦氏(张敏饰)冤案开堂时,刑部尚书就在包龙星和荒唐镜辩论前,就先列出不能讲粗口的辩论条件。有了条件,就算是八府巡按,他想要提也会自觉收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