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90後的科幻迷,有機會接觸倪匡先生的衛斯理小說,我感到很榮幸。小時候看了覺得小說的情節有點匪夷所思,甚至有點過度描繪故事背景和對白;現在回想,才發現很多句子都是精華,還暗示了作者對於人性的無奈。但是到今天,我依然無法讀懂他那些跨時代的哲學與科幻倫理。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衛斯理小說,是1979年出版的《玩具》。它講述衛斯理偶然遇到一家長生不老的人,後來才發覺他們是未來人。在未來,機器人統治了地球,人類淪為它們的玩具,那家人被賦予長生不老的能力,卻被迫和機器人玩起了“逃亡遊戲”。
ADVERTISEMENT
文中提到,未來人是通過“逆轉裝置(時光機)”來到現代的,未來的科技能創造出一種物質,其特性和分子的旋轉方向與一般物質相反,利用這項技術,連時間也可以被逆轉。當時我以為,這只是倪匡先生的異想天開,誰知不久前我從一位科學博主的視頻中發現,這個“反物質”的假設在1920年代就曾被科學家提出,並且在1930年代就被證實可能發生了!到了今天,2022年,這樣的科學論點尚算新穎,怎麼在四十多年前的倪匡先生會對它有所接觸呢?他的學識真是深不可測!
很多人或許會好奇,未來人類是怎麼成為“玩具”的。書裡說,隨著科技跳躍式的發展,人類對機器的依賴越來越大,連自主學習的能力都沒了(反正沒這個必要),到了機器人可以完全依靠太陽能生存的時候,它們得出一個結論:人類對地球一無是處,所以決定把這個“害蟲”剷除,只留下少數的作為娛樂工具。倪匡小說裡提到的很多細節,都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可再生能源等等的原型。他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工程師,在那個年代卻有這樣的前瞻,實在有點不合邏輯。
人生經歷非比尋常
在《藍血人》中,藍血人的家鄉是土星的一顆衛星。後來看了很多科幻電影,我才知道,那顆衛星一直受到天文學家的關注。因為它被高度懷疑有生物。小說裡提到的政治倫理,是說藍血人的星球只有7個國家,雖然互相仇恨卻不開戰,因為他們的戰力互相制衡。還有那個無形無色的“生物”,簡直就超越了讀者的想像。倪匡描寫它被消滅的方法,也涉及了一些我看不懂的物理知識。
除了外星人和跨越時空的想像,倪匡對於民間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和傳說,也絕對稱得上專家,他的故事都有一定根據,絕非純粹天馬行空。我不明白,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的年代,他如何蒐集這麼浩瀚的資訊?還有他對人性的參悟。可見他的人生經歷非比尋常。我曾一度懷疑,他若非外星人,便是未來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