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項改革可以進一步阻止跳槽,那就是政治獻金,因為跳槽往往是因為資源的誘惑而發生。
ADVERTISEMENT
在我寫這篇文章時,2022年憲法(修正)(第3號)法案─反跳槽法─正提呈至下議院進行辯論。(編按:法案已經於7月28日三讀通過。)法律事務部長旺朱乃迪表示,該法案將於9月底實施——儘管質疑的聲浪對其突然轉彎表示擔憂。
公民社會組織長期以來一直在推動這項法律,最後,大多數國會議員已經意識到,反覆發生的跳槽行為削弱了人們對他們所有人的信任——因此去年政府與希盟簽署諒解備忘錄時同意了這項改革。理論上說,有了這新法案,國會議員們就不能(或能夠)在跟隨哪個領袖或政黨方面以取得政治成功時多方押寶,因為他們將有義務保持忠誠。
不過,這項特定修正案的意義和預期效果還需要時間來證明。萬宜區國會議員王建明寫道,如果法案生效,喜來登事件“就不會發生”,但如果一個政黨決定中途更換聯盟,政府的中期變化仍然可能發生。在馬來西亞,“政黨”實際上指的是黨領導層,因為黨的結構是集中的。因此,從理論上講,國會議員仍然能夠改變立場——而且是違揹他們的意願——因為辭職以抗議黨的決定也會導致自己丟失席位。
這就是為什麼遏制跳槽的另一個重要機制是使政黨本身民主化,特別是在遴選候選人方面。有很多選擇:美國的黨團會議和初選,或者英國保守黨採用的“A級名單”模式,即由黨部推薦高素質人選(通常來自少數群體),但選區內的黨員有最終決定權。歸根結底,這是為了政黨內部改革,而不是通過立法強制改變。
還有一項改革可以進一步阻止跳槽,那就是政治獻金,因為跳槽往往是因為資源的誘惑而發生。
最近,民憤集中在贏得政府合約的公司或其他被認為想從部長那裡得到好處的人向政治人物提供大量捐款。我甚至聽到過這樣的說詞:“廉潔的政治人物需要這樣做,以便與(更多的)貪汙份子競爭資源。”這是一個悲劇性的邏輯,將永遠阻止改變。
所有國會議員都意識到遵循這種原則會玷汙他們的整個職業,或許可以通過政治獻金法,徹底改變我們的政治如何籌募、使用和監管資金。
7月13日,由國會跨政黨政治獻金小組起草的一項具備上述目標的私人法案已提呈。該小組成立於4月,由來自不同政黨的9名國會議員和1名上議員組成,其成員包括11個民間組織代表,而民主與經濟事務研究中心(IDEAS)則擔任秘書處。
該法案將“政治獻金”定義為“為政黨活動中產生的開銷和維持政黨機制而尋找資金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籌款、維持永久辦公室的費用、開展政策研究、進行民調和政治教育、為政策開展宣傳活動以及動員選民。
該法案的核心內容是,只有政黨(而不是候選人——雖然我不知道獨立人士該如何……)才允許接受捐款;應設立國會特別委員會和獨立的政治獻金委員會;設立一個政黨基金,以根據選舉中獲得的選票來管理民眾對政黨的捐款;委員會應向稽查司提交一份關於基金的報告;個人、公司和集團的捐款上限分別為5萬令吉、10萬令吉和50萬令吉;禁止來自政府相關公司(GLC)和法定機構的捐款;如果政黨有更多女代議士,則向其提供獎金;禁止來自國外政府的捐款;所有超過3000令吉的捐款都要記錄在向委員會提交的捐款報告中。
這項法案不太可能獲得通過;事實上,從來沒有任何一項私人法案能夠成功通過立法的所有階段。然而,這一努力表明,跨黨派的支持是可能的,也許不久後的某一天,就像18歲投票、自動登記選民和反跳槽法一樣,這樣的法律可能成為現實。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