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经济学的道理后,我们看着政治人物拿着补贴当政绩,就知道马来西亚大概已进入选举的政治经济周期,执政党在这时推出更多短期内让选民尝到甜头的政策,以此邀功,以求蝉联执政,是明显不过的道理。
ADVERTISEMENT
近日有政治人物津津乐道:“大马通胀率全东南亚最低,全赖政府770亿令吉补贴。”以补贴为政绩,无视补贴和通胀在长期后的恶果,这表示大选要来了!
若如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所说,政府如若没有补贴,通胀率会飙升至两位数,那我们在比较各国通胀率的时候,又是否已考虑他国的补贴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补贴抗通胀,已然变成数字游戏。
做美这个数字,是虚荣自嗨,对实体经济全无益处。真正的好处是让不懂经济学的人,以为政府有在做事,并且,还做得蛮成功的嘛。反对党看着这情形,也慌了,就在鸡蛋里挑骨头,看看补贴政策漏掉了谁,然后,大做文章。不管政府还是在野党,他们关注的除了政治,还是政治,谁真正在乎民生?
补贴政策真正漏掉的,是那些为马来西亚社会贡献一生劳力的上一代人,和那些正在读书识字或嗷嗷待哺的下一代人。要理解这层意义,我们要先知道补贴政策的金钱来源和依赖那些来源的后果。
一个富甲一方的国家,是有能力大派福利给国民而不产生恶果的。这些国家的财富,可以来自税收(比如澳门的博彩税),也可以来自卖得好价钱的天然资源(比如中东的石油生产国)。当然如果这些国家挥霍无度,长期而言,恶果还是会浮现。
中等收入国家,可没有这么幸运——财富就是那么多,而国民人数更多,政府的收入不足以落实各种福利政策。怎么办?
答案是,政府要谨慎理财,追求币值稳定,而经济政策则要足够自由开放,鼓励国民自己创造财富而不需仰赖政府福利。
所谓谨慎理财,指的就是政府要撙节开销,包括砍补贴。开销减,税收自然不用多,于是可以减税。所谓自由开放,指的是各种会扭曲人的经济行为,比如补贴会造成人们多消费,抽税则降低投资;设立顶价,也会导致供应短缺。
越多左右经济行为的政策,经济就越不自由不开放。这是因为人会因循政策打转,务虚而不务实,创造出来的财富自然较少。
如果政府决意要大开水喉,除了增加税收以应付将要增加的开销,也可以通过左右货币政策来帮忙。政府调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国家银行调控利率。国行调控的方法不外乎开动印钞机印钞票购买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应。另外,政府也可以在债市举债,向投资者借钱。
原则上,政府举债可以无上限,只要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新债利率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一般都有接近或超过100%的debt-to-GDP ratio(债务/国内生产总值比率)。马来西亚有法律明文规定,政府债务不能超过GDP的60%,因为冠病疫情,这个上限调高到65%。根据财政部长,现在此比率已达63.8%,而这也是碰上天时地利,遇上大宗商品如棕油和电子产品价格大涨所致。
问题在于,这些新增的税收,那些新举的债务,是不是用得其所呢?今天遇上飙升的通货膨胀,用钱抑制已上升的物价,是不是真的克服了通胀?答案是否定的。新税减低本国投资,马币需求降低,币值变弱;而政府大举印钞,增加货币供应,同样导致物价上升,币值变弱。补贴政策只是在数字上使通胀的威力看起来较小,实际上,通过大增税收、大幅举债、增印钞票的方式来落实的补贴政策,长此以往,只会加剧通胀,削弱本国下一代人的竞争力。
另外,不要以为通胀只是物价上涨这么简单,通胀对退休人士的杀伤力尤其严重。通胀压力迟早把受薪阶层的薪水往上推,但退休人士靠着退休金生活,通胀只会削减他们的财富。上一代人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钱,想依靠足够的储蓄过丰裕生活,谁知通胀直接削弱他们的财富。这是对退休人士的间接税!在这种不确定性下,我们又怎能老怪积累了财富的上一代人爱储蓄少投资少消费呢?
知道经济学的道理后,我们看着政治人物拿着补贴当政绩,就知道马来西亚大概已进入选举的政治经济周期,执政党在这时推出更多短期内让选民尝到甜头的政策,以此邀功,以求蝉联执政,是明显不过的道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