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最佳作詞人”的入圍和得獎統計,至今為止,入圍次數最多的是李宗盛和方文山,各有11次,而李宗盛成為金曲獎入圍和得獎次數最多的寫詞人。來自香港的詞人——林夕和李焯雄,二人同樣畢業於中文系,分別入圍9次和4次,各自贏得兩屆獎項。同為中文系的吳青峰也曾入圍6次,憑〈他舉起右手點名〉斬獲殊榮。那英於2000年發行專輯《心酸的浪漫》,憑藉專輯同名歌曲獲得最佳作詞人,也成為史上第一位中國大陸籍的“金曲詞人”。17年後,這份獎項才輪到中國民謠歌手宋冬野拿下。來自鄰國的詞人小寒,已四度入圍參與其盛,也是入圍該獎項的唯一新加坡代表。那麼,你可曾想過本地詞人為何不曾與新中港臺詞人一起提名,與有榮焉呢?
ADVERTISEMENT
不考慮是否有報名意願,不考慮是否有報名資格,不考慮時間空間,不論得不得獎,除了兩岸三地之外,大馬同樣擁有中文教育體系,這是否證明我們同樣有能力角逐該獎項呢?看歷年金曲獎的入圍作品,評審並非獨沽一味地接受全中文創作的歌詞,像原住民歌手阿爆和王秋蘭合寫的〈1-10〉,整首詞都用排灣族語進行創作;武雄和鍾永豐,分別擅長寫臺語和客家語歌詞,成為金曲最引起討論的異數。然而,不少比稿或詞曲投稿作品的歌詞,很大可能會被刷掉,換由資歷較深的詞人填寫,“我們寫不過他們”這句話,從此在這圈子傳開來,以訛傳訛。莫非和詞人的中文水平有直接關係嗎?這或許是其原因之一,但非唯一。寫詞功夫不到家,連基本的文字造詣也達不到,運氣不佳等等都可以是關鍵因素,姑且不妄下斷語。而比稿作品和為歌手量身打造的投稿作品在入圍榜的百分比佔了多少,這可以另寫一篇長文,這裡點到即可。
樂壇具影響力寫詞人
既然是寫詞,最重要的還是“寫”一字,指的就是輸出。不一定需要具備高學歷,可是一定要多閱讀、多動筆、多參考市面上的作品。年少時的李宗盛不但成績差,連高中都考不上,確定了要走音樂這條路時,他自動申請退學,所以他的學歷只有國中畢業,可後來他寫的〈懷珠〉、〈山丘〉、〈新寫的舊歌〉等,用最常見的簡單詞彙自抒胸臆,直擊痛點,寫出撼動人心的情感;方文山從一個只有高工學歷,身兼多職的工人,逆襲成為周杰倫的御用詞人,靠廣泛閱讀,對於歷史文學的積累研究,開創“中國風”的風潮,歌詞還一度被入選教材;而寫詞人是不是應該修讀中文系呢?倒也未必。姚若龍(會計系)、五月天阿信(室內設計系)、葛大為(大眾傳播系)等都不是中文系學生,卻是中文樂壇有影響力的寫詞好手。而且詞人入行前未必具有文學背景的要求和專業訓練,若只從文學角度衡量顯得太苛求,所以不能要求每個詞人都要有林夕的文字水平。沒必要說孰好孰壞,各有千秋也。
論流行歌曲,當然不能只說歌詞,作曲、填詞、編曲、歌手,以至唱片業都要兼論,才能盡窺全貌。不同的歌詞應有不同的論述角度,有的詞人以文字功力取勝;有的詞人風格獨特和多元;有的擅長捕捉社會文化現象,融入時代特徵,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有的敘事角度新穎格局龐大;有的瞭解歌手和專輯定位等等,如果每個詞人固定特性相似就必定會有其弊端,難以給人很大的驚喜,也難脫穎而出。然而歌詞創作並非為了入圍得獎,滄海必有遺珠,一切還需從容看待。若各方面的條件都滿足了卻未見其效,那隻能怪評審團不公,存有私心了(笑)。
那本地詞人是否有朝一日有機會與各路高手濟濟一堂呢?我樂見其成。
更多文章: ian/麵包與理想 林佚/用Fender創造大馬人的時代記憶──Pop Yeh Yeh Tom Phan/那才是真正“全世界的音樂”吧 林佚/Vocoder的“斜槓”人生 Chris/音樂人的合法剽竊──Sample 林佚/Amrita《Good Thing Going》從小鎮來的女孩邁向鄉村樂聖地 ian/把音樂當工具到底對不對? 林佚/Jesslyn童舒婷《Feel Again》一聽見她的歌我瞬間被療愈 Chris/808的音樂勵志故事 林佚/歌詞對照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