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港,位於森美蘭州北部的山城,過去只要提到這個地方就會聯想到“知知港黃梨”,黃梨是它的必帶土產。
近年來,已經很少人再提起知知港黃梨,連當地人也不容易找到土產黃梨了,因為這裡的園地都改為種榴槤,所以新一代的土產就變成了榴槤。
ADVERTISEMENT
知知港,是一個客家村,無論任何籍貫的人都會講客話。客家人還有另一項絕活,就是“客家茶果”(糕點),連外籍媳婦都學會做茶果擺檔賣,所以客家茶果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是遊客必吃的美食。
知知港大街上有兩檔茶果檔,每天賣的茶果數量不下千件。別以為他們只是做遊客生意,當地人才是他們的常客,但當地人都說:“我不會在週末和假期去跟遊客搶的,非假期的日子才能吃到真正的好手藝!”
知知港是一個被大山包圍的山城,在還沒有大道鏈接這個地方前,來往吉隆坡與知知港要3個小時,所以在80年代,這裡也如其他小鎮一樣是“人力輸出地”。
開埠時知知港因為錫礦吸引很多華工在此落腳,隨後就是橡膠和種植業。因沒有其他經濟活動,鎮上年輕人都往外跑,近的就到吉隆坡、新加坡,遠的就到英國、臺灣、日本。
所以現在問起知知港人,總有一戶人家告訴你,我的親戚移民英國了,我的孩子定居臺灣、新加坡等,大時大節就會看到很多久違的面孔出現。
村長劉富興就是其中一個兄弟移居外國的知知港家庭,他因為要守住父親的家業──餐館,所以就留守村裡。
住在知知港幾十年的他,感嘆知知港近10年來的巨大變化,過去的橡膠園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榴槤園,甚至不少外人來這裡買地種榴槤,收成季節遊客更是包巴士到榴槤園現撿現吃。
他笑說,也許是地質優沃,知知港的榴槤口碑都不錯,一些地方甚至打著“日叻務(Jelebu)榴槤”(知知港是位於日叻務縣)名號,收成季節就會看見載榴槤的羅裡在村內穿梭不停。
“但這些是表面的風光,並不是想像中這麼容易。每個人都覺得榴槤有價,園主好賺,只有種過的人才知道當中的辛苦。收成季節園主必須在園裡搭棚或買貨櫃箱留宿,提防半夜有人偷榴槤,所以一些外地人買地種榴槤,最終都受不了而賣出去。”
旅遊業火紅,土產茶果受歡迎
劉富興坦言,以前沒有發展,他們都鼓勵年輕人往外走,現在看到這裡的改變,也會鼓勵年輕人迴流,發展旅遊相關行業。
他提到,知知港的旅遊業近10年才發展起來。自從陸兆福當了芙蓉國會議員後,就致力推廣知知港生態旅遊,繪製導覽圖,把知知港打造為充滿客家文化情調的鄉鎮,並打著“天下客家菜,盡在知知港”的口號,加上高速公路開通,逐漸把遊客帶進知知港,帶動起旅遊工業。
其中一項就是土產食品,除了之前提到的茶果,到過知知港的人都會知道,“馬仔橙”餅是必買的手信,村裡幾乎每間商店都有售賣,無論是老餅家或家庭工業都有生產。
提到土產“馬仔橙”,劉富興說,其實“馬仔橙”是以前每戶都會做的餅乾,村裡的婦女早上割膠回家後,中午煮好午飯,有時間就會做一些零嘴,“馬仔橙”就是其中一種。
“小時候婆婆也經常在家裡做,一些鄰居也會過來一起做,很是熱鬧!”
“不過,那時是做給家人吃的,後來有居民把馬仔橙做成商品,孩子拿到城裡賣,漸漸的就越來越多人做。尤其是旅遊業發展起來後,遊客把馬仔橙當成手信,現在做馬仔橙工廠和家庭有十多家,當初大家都沒有想到,馬仔橙會成為受歡迎的土產。”
知知港躍升為旅遊城鎮後有多熱鬧?當地人形容,在週末及公共假期,別說是買茶果,連茶果的葉子也搶不到,尤其是客家人最著名的“粗葉粄”(一種墨綠色的茶果,有的無餡料,有的包裹菜脯),假期時更是一“果”難求。
粗葉粄是用粗葉做的茶果,茶果的深綠色來自粗葉的汁。由於粗葉粄供不應求,以前隨處可見的野菜粗葉現在都被採光了,當地人要向外面種植粗葉的人購買,可想而知茶果受歡迎的程度。
“我婆婆當年從中國南來,在知知港落腳後,為了養11個孩子什麼都做,每天都做茶果到巴剎賣,說起來算是知知港第一代茶果娘。至今我還記得她做的一種叫做薯粉圓的茶果,內餡是豬肉渣,因為當時她也賣豬肉,剩下的豬肉沒冰箱可以收藏,就拿來做茶果,但現在手藝已經失傳了,沒有人再會做這款茶果!”
假日塞車是常態,塞人才是大新聞
也是餐館老闆的劉富興,最難忘的一次經驗,就是在2020年之前的一個週末,冠病疫情未暴發時,狹小的大街塞滿遊客的車輛與旅遊巴士已不是新鮮事。
當天,他忙著應付蜂擁而來的旅遊團,突然接到一位村民的電話說:“村長,這下怎麼搞啊,你快來街上看一看。現在不是塞車,而是塞人啊,街上都塞滿遊客,走步路都難啊!”
當下拿著鍋鏟的他只好對著手機苦笑地說:“我也沒有辦法,塞人我可以怎麼辦,我這裡也忙得喘不過氣來!”
他表示,近幾年來週末塞車已是平常事,只是那次塞人真是前所未有,這或許是所有知知港村民都沒有想過會有這麼一天吧。
既然打著“天下客家菜,盡在知知港”,來到知知港就一定要嘗一嘗客家名菜。如果說肉骨茶是福建人的名菜,客家名菜肯定少不了“客家三味”──炸肉、芋頭扣肉和釀豆腐,而知知港還多了一道狗仔鴨。
劉富興拿出這幾道拿手好菜後說,以前的客家人都是幹粗活的,不是割膠就是礦工,都是吃飽飽才去開工,因此都以重口味的肉類為主,漸漸的發展成當地的特色菜。
“旅遊業帶動村裡的經濟,來知知港就是吃。這裡大大小小的食檔有百多檔,只怕你沒有‘肚量’而已!”
相關報道:
【來趣知知港/02】山城裡的客家味
【來趣知知港/03】闖入日叻務無人之境,探索山林的秘密基地
【來趣知知港/04】10號生態榴槤園,友善耕種安心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