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要認識瞭解知知港,那就從美食入手,透過舌尖與客家美食相遇。
瑞發茶室,嘗一杯濃濃人情味的咖啡
知知港有一間四代相傳的茶室──瑞發茶室,幾乎是有知知港就有它,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傳統茶室。
ADVERTISEMENT
現在的老闆李兆才是第三代傳人,而第四代就是他的女兒。
李兆才說,祖父年代除了賣茶水,也會做包點、糕餅,最拿手的是做喜餅,那時候知知港人結婚都是向他們家訂喜餅。
已經接手咖啡店35年的他憶述,當時知知港只有4間茶室,現在則多了很多選擇,但只有他們的店是從未搬過,也從未消失過。
李兆才的咖啡香是村裡出名的,從以前父親柴火、煤油到現在煤氣燒水,他都是一貫泡咖啡手勢。他也堅持只用馬六甲一家也是三代傳承的咖啡廠出產的咖啡粉,老顧客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他泡的咖啡才滿足。
除了假日的遊客生面孔不說,每天來光顧的人都是熟面孔,一坐下來他就按慣例泡上一杯咖啡或茶,從不會搞錯,喝的除了是咖啡,更多的是人情味。
好客的他,每週都有固定週休,因為村長告知記者來訪,他特地把週休挪後一天。他說:“沒事,反正我住在這裡,也沒有什麼地方去,哪一天休息都可以!”
年輕時,他也曾想過要追隨哥哥到英國工作,但就如村長劉富興一樣,為了守住家業選擇留下,一晃就35年過去。他從未離開過知知港,他說自己大半輩子都獻給了這家茶室,留給了知知港。
他表示,經營了大半輩子的咖啡店,最難捱的就是過去兩年疫情期間,不能堂食,大家都在家裡自煮,所以他店門雖然依舊打開,但一天只賣幾十包飲料。
恢復堂食後,百物漲價,但他卻賣麵包不知麵包價,依然以原價做生意。後來供應商交賬單給他時,才發現一直都“白做”,扣除所有成本後一毛錢也賺不到。
但他笑呵呵的帶過說:“沒賺就沒賺,都是街坊鄰里,大家都很辛苦!”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民美食,馬來西亞的話,咖啡配烤/蒸鴛鴦麵包也可以配得上國民美食這個封號,所以來到知知港不妨來這裡歇歇腳,喝一杯李兆才泡的咖啡配一件麵包,感受一下知知港的人情味。
外籍媳婦的客家茶果,頰留香
客家茶果是客家人的絕活,越南婦嫁入客家村也入鄉隨俗,做起客家茶果一點也不輸人。
李雪玲,越南名字是Le Thi Tuyet,家婆就為她取了這個中文名字。她在2006年嫁到知知港,如今3個孩子都念小學了。
因為孩子大了,時間多了,開始學做茶果,第一個學做的就是碗仔糕。
“一開始不好吃,我就問人,上網找視頻研究改良,終於做出好吃的口感。之後我陸續嘗試做蘿蔔板、粗葉粄、七層糕、白/黃糖糕、Kuih Koci(椰絲粿)等,一大早5點半就拿到巴剎賣。”
雖然說小地方人起得早,但這麼早擺檔有人光顧嗎?她說:“有啊,做芭的人啊,他們5點多就出來買早餐,吃飽就去芭場,所以除了做茶果,我也賣椰漿飯、炒米粉等飽肚的東西,他們打包帶到芭裡吃。”
為了給這些早起的人有早餐吃,李雪玲半夜兩點就要起來做糕點,5點半開檔,7點多就收檔回家,然後就是準備午飯讓孩子放學回家吃,雖不是客家婦,卻繼承了客家人的刻苦耐勞個性。
到了榴槤收成季節,李雪玲就會休業一個月,幫忙丈夫收榴槤,所以收成季節時,每天習慣吃過她的糕點才去工作的老街坊就叫苦連天。
由於她是天未亮就開檔,天亮就收檔,遊客都沒有機會吃到她做的茶果,所以是當地人介紹才知道有這麼一位巧手外來媳婦,當地的學校老師甚至會團購,上班前就去檔口取貨。
她做的茶果,除了在當地有口碑,村裡辦白事、紅事都會找她訂製。她記得第一次接白事訂單,是一位熟客問她能不能訂做一些茶果送上門,因為家裡辦白事,需要招待親友。
“第一次做真的有點害怕,不是因為忌諱,而是擔心做得不好吃,影響主人家,幸好大家都很滿意,那名熟客還把我介紹給他的親友,所以之後就陸續有人向我訂製茶果。”
講得一口流利客話與華語的李雪玲表示,剛嫁過來時語言不通,跟家人都是手語溝通,兩個月後就學會講客話,再慢慢學華語。
詢及最好賣的是哪一款茶果時,她說:“白糖糕和碗仔糕。尤其是白糖糕,很多人都說他們在別的地方買的白糖糕帶酸,我做的就不會,所以我的白糖糕通常是最快賣光的。”
“為什麼我做的白糖糕沒有酸味?竅門在發酵時間,掌握得好就不會有酸味!”
相關報道:
【來趣知知港/01】知知港──舌尖上的客家情
【來趣知知港/03】闖入日叻務無人之境,探索山林的秘密基地
【來趣知知港/04】10號生態榴槤園,友善耕種安心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