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員工與非核心員工加在一起算出的人事流動率,平均值可以很小,但不代表實質的影響也小。
公司的高管們不知為何聚在一起,就連平時見面就吵的老李和老陳,今天也肩靠肩的坐著,默不出聲,也沒力氣去吵部門間的公事。
ADVERTISEMENT
那也難怪,各部門的員工們都在談論跳槽的話題,特別是老李的營銷部和老陳的市場部。幾乎所有下屬都似有似無的避開老李和老陳,就算特意搭話,下屬們的回應都透露淡淡的去意,以及濃濃的那股對通脹的無奈。
公司內的小道消息從來都是管理層摸索員工心態的管道。小道消息有多熱,就代表人們有多關注。沒人有興趣的話題,消息根本傳不開。人人都想知道的事件,大家爭著聽,更爭著傳。管理層們只要抓到員工最近都愛聊的話題,就等於找到他們關注點。如果事關管理,更能做出最好的反應。
好了,各部門裡的員工們都在談論著跳槽。高管群裡,最不慌的就屬小劉了。畢竟,坐在最高的位置,老闆對人事上的細節,知道的卻是最少。公司越大,老闆知道的越少,因為老闆沒時間,也無法跟所有人建立人情上的關係。這跟坐飛機一樣,乘客俯視了所有的高樓,卻看不清每一棟高樓的細節。
站在員工的立場,公司是不是自己的,大家心知肚明。有一天某人走了,差別也只是公司恢復運作平衡所需要的時間。誰能做到無可取代?高管們也避忌員工無可取代。而事實上,很多員工確實無可取代。拋開能力與工作量,員工確實能在無記錄又無可估算的情況下達到無可取代的程度。有人能引導出一個溫馨的工作環境,他走了同事間的交情就冷淡了;有人能穩定團隊間的士氣,他走了大夥們的互動就減少了;有人知道來龍去脈,他走了大夥們就有可能犯下以往曾經犯過的錯誤。
站在員工的立場,既然大家站的高度不同,老闆也沒放低姿態去表達誠意,那何必要拿自己的熱臉去貼老闆的冷屁股。要不要把公司當做自己的第二個家,就看公司能不能營造出歸宿感。那是與薪水加上自我提升所醞釀出來的穩定感,能讓員工離不開公司的兩大強烈因素。既然公司沒有一股強烈的歸宿感,其他公司又能給予更高的穩定感,若換位思考,老李、老陳和一眾高管們也會做出一樣的決定。
問題就出在於那個最不慌的小劉。高管們不是第一次跟小劉反映員工辭職率提升的趨勢,也很多次提醒了公司留不住員工的情況。但小劉老神在在,每次都把人事流動數據報告拿出來分析。分析什麼?人事流動的數字控制在可接受範圍。
高管們也是無奈。老闆盲信數據,卻不知道數據的採集決定了數據的呈現。再爛的問卷都會拿到數據上的結果,但結果脫離現實,更別談結論。這情況,就好像去問沒經歷過二戰的受訪者關於當時的情況,或者通過觀看偶像古裝劇來解釋古代的點滴。研究報告肯定寫得出來,但內容卻錯漏百出。
人情要照料,日後好關照。員工當然不笨,不會笨到在離職面試時去投訴自己對公司的不滿和人事上的糾紛。公司若採取行動,總有一方會被得罪。撇去日後生意上的來往,若自己的下一份工不理想,也妄想吃回頭草。所以最好的選擇是,找個無關痛癢的個人理由,把對其他人的影響降到最低,就是最好的留一線好相見。
數字也是個問題。大家都喜歡平均數,但不知平均數是可信度最低的統計數,也必須跟著標準差一起看。打個行銷領域的比方,一天裡有十個人來買東西,大家的消費數額都在一百塊到一百二十塊之間。那平均值會在一百塊到一百二十塊之間。但如果第十一個顧客買了一千塊的東西,那這十一組數據會出現超越一百二十塊的平均值。公司若以此作參考,結果可想而知。來到人事領域,核心員工與非核心員工加在一起算出的人事流動率,平均值可以很小,但不代表實質的影響也小。
聊啊聊,高管們最後得出了個結論:想方法說服小劉去上統計學的課,否則事實擺在眼前,卻被看似合理的數據遮了眼。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