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5:31pm 06/08/2022

失踪

不想回家

人间蒸发

星期天头条

失踪

不想回家

人间蒸发

星期天头条

等你回家(中)|張天賜:一些並非人間蒸發 他們只是不想回家

張天賜經常接到公眾求助,要求尋找失蹤人士,他也幫助過無數人找回親人,也瞭解到失蹤者不告而別或避而不見的原因。

獨家報道:林巧貝
報道:劉雯詩

ADVERTISEMENT

他們,只是

至親不知所終總會令家人擔心和憂慮,四處奔波尋找下落,不計辛苦與耗費的時間,但有些人會基於個人因素斷開聯繫,不願讓家人找到他們。

張天賜說,尋人仰賴資料收集,通過媒體發佈尋人新聞讓更多人知曉,情報和線索便會隨之而來。(檔案照)
6少女國外犯罪不敢回家

馬華公共服務及投訴部主任拿督斯里張天賜曾經處理過一件案例,6名少女齊齊失蹤,音訊全無,家人擔心不已又不知所措而向他求助。

“通過媒體發佈尋人消息後,有人捎來情報提供線索,指她們在國外犯了罪,正被關押在牢房裡。”

事實上,這些少女因涉及不法活動被逮捕定罪,需服完刑才能歸國,但她們因深感羞愧,也不願意被家人知道她們的處境,獲悉家人四處尋找她們時,希望作為中間人的張天賜能替她們保密。

尊重“失蹤者”助保密

雖然人找到了,卻得尊重“失蹤者”的人權,又不能忽略親人為她們“生死未卜”寢食難安;如何令她們的親人心安,又能成全“失蹤者”的願望,讓張天賜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最後他決定以自身作為擔保,向失蹤者家屬保證少女們目前平安,並且會在一兩年後回家;他也向其中最可靠的親人透露少女的下落和處境,達成保密協定,讓親人安心也替她們守秘。

“人找到了,卻不能說出她們在哪裡,這樣的事情也是有的,我們還是要尊重他們不想被找到的人權。”

張天賜經常接到公眾求助,要求尋找失蹤人士,他也幫助過無數人找回親人,也瞭解到失蹤者不告而別或避而不見的原因。

老人出走上門求助

他說,還有一些老人並非失智而失蹤,他所接獲的個案中,就有2名失蹤老人專程向他求助,而他們的家人四處奔走尋人,不料是老人家出走,不願回家。

張天賜說,“一位來自砂拉越古晉的老伯,騎腳車到機場搭飛機,千里迢迢飛來西馬見我,向我傾訴生活的不開心,想住進老人院;但另一邊廂,老伯的家人在他失蹤後,在古晉四處尋找他的下落。”

還有一名老婦因家庭問題,認為子女已不再愛她,便到親戚朋友家居住,後來住進經濟酒店,但是長期總不是辦法,最後來到他的辦公室求助,希望安排她住進老人院。

當張天賜聯繫上這些離家老人的親人子女後,赫然發現他們的親人正焦急地尋找他們;他因此揭開老人成為失蹤者的原因,源於家庭問題和個人因素。

新聞發佈後情報多 尋人靠資料收集

“尋人,依靠的便是資料收集,一旦通過媒體發佈尋人新聞讓更多人知曉,情報和線索便會隨之而來,我們便是通過掌握的情報,將人尋獲。”

張天賜表示,該部接獲的失蹤人口投報,可分為老人、青年和兒童類別,當中兒童失蹤案最為嚴重,每每收到投報都令他擔憂不已。

90%兒童失蹤因家庭糾紛

“不過,當我深入詢問失蹤兒童的家屬後,往往發現有80至90%的事件並非真的失蹤,而是家庭問題導致。”

他表示,失蹤的兒童或來自雙親離異的破碎家庭,父親或母親欲爭撫養權和探視孩子的權利,其中一方沒有交待就將孩子帶走,另一方找不到孩子而去報警。

張天賜不諱言,剩餘約10%的兒童失蹤案件涉及罪案,有的是發生如墜河失蹤和意外事件,遭人綁架的情況較少見。

青少年失蹤多與“賣豬仔”有關

目前張天賜接到最多的青少年失蹤案件,多數和“賣豬仔”事件有關。很多青少年因父母反對他們出外打工,收拾簡單行李便離家出走,然後就音訊全無。

此外,還有一些年輕人的失蹤原因,是與私奔、欠下大耳窿等有關。

老人走失易尋獲

針對最常見的老年人走失事件,張天賜表示,其實絕大部分的失蹤老人都會被尋獲,如今失蹤者家屬都會在社交媒體發佈尋人啟事,發動網民的力量協助找人。

還有一個可以找到線索的地方,是在商店五角基、巴士亭等,如果看見在那兒睡覺休息的老人,很有可能他們是親人正在苦苦尋找的人。

張天賜說,他們可能不是乞丐或流浪男女,因為乞丐會找到睡覺的地點,反而是失蹤老人,因為記不起回家的路,因此流落街頭。

他說,有些失蹤者會被送到醫院,然後通報警方將他們送還給親人,或交給社會福利局照顧。

關志庭說,失蹤者都有跡可循,為解決吃喝拉撒必會出現在公共場合。(關志庭提供)

關志庭:失蹤後有跡可循 活人若變死人更難找

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但若失蹤人士數日都沒有任何活動跡象,活人恐已成死人,尋人工作也將難上加難!

人稱“馬鈴薯叔叔”的大馬人民社警總會長關志庭每個月都會接到數宗涉及失蹤人士的求助個案。“我們接到的求助個案,不論生死,最後都找到。”

每當接到尋找失蹤者的求助時,他首先會確認失蹤者的性格、家庭、工作背景、伴侶關係等,以及失蹤前是否有異狀,甚至是否有自殺傾向。

“當失蹤者家人求助,我們會先‘訪問’對方為什麼人會不見,是否可能被綁架、尋仇,還是面對個人問題而離家躲起來。”

投報失蹤多為老人

關志庭表示,大部分投報失蹤的都是老年人,其次是面對壓力或精神問題而失蹤的人士,還有離家出走的少年。

他說,若是老人失蹤,他們首先會致電醫院查詢失蹤者是否送院,接著也會確認失蹤的範圍,因為失蹤老人雖然記不起回家的路,但他們可能還懂得駕車或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關志庭舉例說,曾有長者外出後突然失憶,結果從靈市搭公共交通輾轉到加影和森州芙蓉;另有失蹤老人從首邦市一直開車南下直到汽油耗盡,才停在森州淡邊,當地人發覺他日夜逗留在同一地點時生疑,上前詢問後才協助他回到親人身邊。

5天沒活動跡象恐遭不測

關志庭坦言,一般尋人行動展開5天后,若沒有發現到蹤跡,可以推測失蹤者恐已遭遇不測。

“一個人失蹤後必定有跡可循,他們不會鑽入地下,而且還需解決每日的吃喝拉撒,只要我們是在正確的失蹤範圍內展開搜索,到餐館、商店等公共場所探詢和找人,以及查詢失蹤者的銀行存款餘額、提款、轉賬的資料,都可以獲得一些線索。”

他表示,若始終找不到人,又沒有任何的活動跡象,這種情況預示著失蹤者可能已經身亡。

沒辦法下靠宗教尋死者

尋找活人已不容易,尋找死人的難度更高,關志庭指出,無論是自殺或遇害後被人埋屍,死者的位置更加隱秘難以發現,即使要尋找也無從下手;關志庭在沒有辦法之下,甚至依靠宗教方式尋找死者。他憶述曾經有兩宗尋人事件,在祭拜大伯公和二伯公後,就迅速發現已斃命的失蹤者下落。他強調並非鼓勵怪力亂神,但有時候就是這麼湊巧和奇怪。

他指出,有一次在尋找一名失蹤的憂鬱症婦女時,整整搜尋5天都沒有發現,但在進行祭拜儀式後,婦女的遺體便在一處有蓋的水溝下被發現,且已經腐爛。

他指出,另一次是他收到求助,指有一名緬甸籍非法移民酒醉後墜湖失蹤,他召來消防及拯救局蛙人潛入湖中尋找屍體,但打撈了3天一無所獲。

當他在湖邊進行祭拜儀式後,原本被水草纏繞難以發現的遺體就被救援人員看到了,短短10分鐘就將死者遺體打撈上岸。

社交媒體尋人易遇老千

他指出,社交媒體在尋人方面幫助甚大,惟尋人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老千來電,以掌握失蹤者下落來勒索金錢,一些親人因擔心失蹤者的安危而受騙,損失錢財。

他提醒說,若發現親人失蹤,且認為對方可能遭遇危險,應及向警方求助,無需等24小時後才報案。

“若是接到詐騙電話,更無需緊張,應保持冷靜避免上當。”

關志庭提到數天前,一名青少年與父親吵架後離家出走,父親心急如焚向他求助,希望協助找回兒子,但兩天後少年便自行回家;類似的離家出走,也是許多青少年失蹤的緣由。

他表示,若欲求助尋人,尤其在蒲種地區,可聯繫電話018-268 3999向他求助,他將盡力幫忙。

專家:比離世添不確定性 家人失蹤 承受模糊痛苦

“失蹤者的離開對家人產生的心理影響因人而異,通常視乎跟失蹤者的關係而定。彼此關係好,或失蹤前跟對方有未竟事務(unfinished business)的家人影響較大。”

一般上,家人在沒聽聞死訊前抱持希望積極尋找,盼最終找到下落。

情緒與關係專家李馨君認為,家人失蹤比離世多一層不確定性,若是確知離世事情能告一段落,開始進入哀悼階段;但失蹤事件卻讓人迷茫,承受模糊不清的痛苦。

哀傷呈現螺式循環

她解釋,哀傷有幾個階段,呈現螺式循環的過程。在找了很久沒下落時,會逐漸接受對方也許已離世。期間會經歷糾結,會否定事情,埋怨自己和發生的事,然後是憤怒,怨嘆“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

經歷這些過程後,就會逐漸接納失蹤家人離開的事實。這過程可能會再重複,但循環越來越小的話,負面情緒就會跟著減少。

應健康心態面對喜怒哀樂

李馨君也是馬來西亞、美國認證的心理輔導師,她分享道,個人該以健康的心態面對。健康不等於積極、正面,而是承認喜怒哀樂都是正常的情緒,難過也是。即便是在孩子面前展表現得情緒低落,也是一種教育方式。

“難過時可以哭,彼此互相支持。當小孩問了自己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也可坦白告知。若是一味壓抑,造成的傷害更大,而孩子也無法學習如何處理情緒。”

人們常說要同理別人,但同理自己也很重要。她說,哀傷的過程中要照顧好自己,如寫信給自己、找身邊人或是專業的心理輔導師傾訴,以便找到出口。

對話有助心理疏導

在家庭層面,需要開明的溝通方式,家人坐下來對話。她說,許多心理學家也表明,人的問題很多是不能解決的,但對話卻有助於心理疏導。

在社會層面,特別是成為新聞焦點的事件,總不免引起討論。她提醒大眾提高自覺,對別人的傷痛要有敏感度、同理心;家人也要有心理建設,不要太在意眾人的評論。

她說,有些人基於好奇心或關心,但卻無意間挑起別人的負面情緒,切記別“好心做壞事”。當事人若不想談,可直接表明或拒絕。

“你不一定要讓對方開心,有時只要陪伴在旁,需要時伸出援手就足夠了。”

有些成年人認不願在小孩前面提起家裡有人失蹤的事,這個做法會導致小孩感到茫然,更容易受傷,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其人格的塑造。 

相關文章:
等你回家(上) | 你們在哪? 人間蒸發留謎團
等你回家(下) | 鄭光明:每當他要說行蹤夢就醒了 尋父22年不放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