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很多學生都會在社交媒體平臺例如YouTube、IG、小紅書等平臺開號,分享個人的學習生活,以及閱讀心得、學習筆記、美食、好物推薦、舞蹈唱歌等各類主題的內容。
然而,很多人聽說學生要經營自媒體,便直接冒出“影響學業”“當網紅不切實際”等想法。
本文專訪兩位在經營IG學習賬號的中學生和一名YouTube頻道的教育工作者,來聊一聊,究竟在籍學生經營自媒體,是一種負擔還是輔助?面對起起落落的點贊和關注者量,學生該怎麼調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自滿、焦慮,避免迷失自己?
報道:本刊 蒙慧賢(照片由受訪者提供、手機截圖)
疫情期間的網課生活,雖然打亂了學生的學習節奏,卻也激發學生利用線上資源自主學習,透過社交平臺的學習賬號來互動交流和共享資源,不以賺錢為目的。如今在IG和小紅書平臺,只要輸入“study”或“學習”之類的關鍵字,便能搜索到許多在籍學生所經營的學習賬號。
(一)李雨潔——經營自媒體的收穫
新山烏達烏達瑪鎮國中(SMK Bandar UDA Utama)中四生李雨潔,就是在IG平臺經營學習賬號的其中一人。談及開設賬號緣由,李雨潔坦言,居家防疫期間的自己變得懶散,卻無意中發現YouTube和小紅書平臺有很多好內容,讓她因此接觸很多課外讀物而找回學習動力,深深感受到社交媒體的力量和影響力。
為了督促自己不許懶散和拖延下去,她在IG平臺開設學習賬號“studywith836 ”和“oppsbook”,分享自己的上課筆記、學習技巧、推薦參考書的和文具等,積極分享閱讀心得和推薦好書,希望能互相鼓勵和幫助其他同學找到更好的學習狀態。
她指出,學習賬號或許在本地並不非常流行,但在國外是相當流行的。她說:“很多人都會誤解,認為經營學習賬號的人成績一定要很好,筆記要美觀,書桌要整齊,其實只要你有在學習,就可以經營學習賬號。”
在她看來,學習賬號就好像生活日記,所分享的內容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把生活中的瑣事整理總結,讓她覺得不但沒影響學業,反而是一種輔助,收穫更多。
她形容,學習賬號就像一個表達自己的虛擬空間,跟一群愛讀書的陌生人建立感情的地方,當自己有疑問,其他人也會幫忙解答,這都是很寶貴的交流。
“以前的我並不覺得學習有多重要,認為考試及格就好,因為學習賬號,讓我認識了很多愛學習的人,也許來自不同州屬不同國家,但大家都很認真地學習,所以呢,不要把自己的努力看得太大,比你努力的人真的很多,自己並不是單獨一人在努力。”
隨著經營學習賬號的日子久了,李雨潔發現,自己在學習態度更加積極、主動、自律,不僅學業上有進步,也變得更加有責任感。對於蒐集資料、整理內容、發出帖子、回覆疑問等每個舉動變得更加謹慎,每次發帖前都會三思而後行。
雖然關注人數不到一千人,但每當有人私訊告知,自己所做的筆記對考試複習很有幫助,所分享的書籍令他們很感觸、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心裡總會很開心。
“有位老師曾跟我分享,你的影響力不會因為你今天多一個或少一個粉絲而受影響,當你發的一個帖子,就算今天只有一個人Like,假設對方就因為這個帖文而有所改變,這就是你的影響力。”比起關注人數的“數字”,她更在乎個人“影響力”的大小。再說,太在乎流量的話,就很容易就忘了自己經營自媒體的初衷。
除了專注經營IG的學習賬號,李雨潔目前也主持Podcast節目。最後,她希望未來自己也能開設Podcast和YouTube頻道,分享有關課外閱讀的內容,期許更多人一起交流並養成閱讀習慣。
(二)張宥宏:焦慮和調適
2019年年尾,在朋友的鼓勵下,新山寬柔中學古來分校高二生張宥宏開始在IG平臺設立學習賬號“studyaccount_05”,除了分享各科筆記講義、學習打卡日常等課內知識,也分享電影觀後感、平面設計、配色網站、好物分享、軟件推薦等課外資訊,同時也設立學習打卡群,希望在沒法到校上實體課的期間能夠互相督促學習,希望自己的分享也能幫助別人。
他發現,開始經營學習賬號之後,由於經常整理學習內容和製作講義,加上同儕互相分享資料、指點糾正和鼓勵,讓他更加有使命感和責任去把內容做好,不僅學習態度變得更加積極,學業成績也有所提升,PPT技能、電腦設計、編輯、排版等方面的技巧也變得更加熟練。
面對粉絲數量的起起落落,張宥宏也曾因此陷入興奮、焦慮、失落的情況。在開設學習賬號不久,隨著關注者越來越多,眼看大家都用自己製作的講義來複習,心裡有種優越感,開始容易自滿,發帖時不夠仔細,反思後才發現自己的講義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抱持虛心地學習。
他不諱言,自己曾有一段時間面對掉粉或退關的焦慮,例如在行管令期間基本每天都會發帖,當自己有幾天斷更(中斷更新)時,就會擔心:“大家會不會覺得我懶散了?關注者人數會不會掉下來?一直想到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變成一種壓力。”
他繼續說道,該賬號曾在某個時期掉了一百多個粉絲,讓他開始著急,“常常會想要發些什麼東西上去,把粉絲人數推上去,也會請身邊朋友幫忙分享出去,就走火入魔那種……”尤其假期時,較少出門,空閒時間多,心情更容易受影響。
也曾有過放棄念頭。他坦言,有一陣子因為看到數據平平,就認為沒意義而想放棄經營學習賬號,後來在師長的勸告和朋友的鼓勵下,才漸漸調適自己的心態。“當時有一位老師這麼勸我的:這是你自己的作品,未來升學或求職面試時或許可以展示出來,說不定還能為自己加分,是很重要的輔助。”
後來,他學著慢慢調整想法心態,平常心看待流量起落,雖然有壓力,卻是個寶貴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他告訴自己:“不要去太在意這些東西,大家來關注我,是因為喜歡和認同我,不一定要一直更新。”如今他對於粉絲人數起起落落看得更輕一些,保持平常心和信心,謹記自己的初衷和目標。
經營學習賬號兩年多,張宥宏認為,與其說這是學習上的負擔,他倒是很享受制作和分享內容的過程,把生活和課業學到的東西整理好,不僅對自己有用,也能幫到別人。
“若要說付出什麼代價,那就是,經營賬號會花比較多時間子製作帖文和電子筆記,會要求自己更謹慎,確保完整無誤,避免自己做的講義有差錯而誤導其他同學。”他笑說,希望未來升上大學後,也能拍些大學的日常學習生活,分享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三)趙願鴻:目標要明確,概念正確
“我覺得小朋友們經營自媒體是好的,可以從中學習知識,畢竟有輸出就有輸入,比如寫文章,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的觀點,從而提升個人的認知和邏輯。”除了讓自己進步,還可建立個人影響力。
“趙老師歷史講堂”YouTube頻道創作者趙願鴻在受訪時表示,人都喜歡得到認可,社交媒體的反饋機制正好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切記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和原則。
“首先學生要很清楚自己開設賬號或經營自媒體的目的是什麼;第二點要明白的是,經營自媒體這一條路是很漫長的,也許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會讓別人發現。”他說道,經營自媒體需要長期堅持,同時要懂得從反饋中彈性應對和變化,不能跟自己當初的定位和原則偏離太遠,最重要的是,不要為了追求流量和火紅而迷失自己。
他提醒,流量是把雙刃劍,既可以讓一個人不斷精進自己,也可以讓人為了流量而不擇手段;它可以讓更多人發現個人的價值,但當個人犯錯時,它同時是一面放大鏡,所以要清楚自己的出發點是為社會創造價值,切勿跌入“流量陷阱”。
作為在經營Youtube頻道的教育工作者,趙願鴻表示,老師家長可以多一點鼓勵、聆聽和了解孩子想經營自媒體的想法,並提出更好的經營方式。撇開點贊和關注者數量來說,家長老師可以讓孩子把焦點放在:
一、“你的分享能幫助別人。”舉例來說,很多學習賬號博主分享自己的筆記,假設有網友因為在網上看到作者分享的筆記內容而開始找到動力和信心,這對作者來說無疑是一份肯定。
二、“你的分享能提升自我。”分享和教會別人,能讓自己的收穫更大。
三、“學會延遲滿足。”經營自媒體並沒想像中簡單,並非人人都能在短期內看到效果,因此要學會延遲滿足和堅持初衷。經營自媒體,與在學校上課和踏出社會工作是一樣的,都需要長時間的耕耘,才能換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