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馬來影視圈的華裔演員林美芬/我在馬來圈子接收了太多kasih sayang,我想把這份愛傳遞出去
ADVERTISEMENT
“少數橫跨馬來影視圈的華裔演員”,維基百科上林美芬的詞條這麼形容。她主演過本地電影《Prebet Sapu》、舞臺劇《Tanah Akhirku》和《Takhta 3 Ratu》,現正在拍攝馬來新劇,擔綱女主角。
抱著“怎麼跨足”的疑問邀約林美芬,暗自擔心又要寫出一篇“馬來西亞各族不分你我”的陳腔濫調了。沉著點,問題不在“怎麼”,而是“跨”本身就將中文、馬來影視分割成兩個世界了。直視吧,你我長期都從這端揣測那端。要問林美芬的是,她去那頭浸過、探過,感受到了什麼……
2021年底上映的本地電影《Prebet Sapu》(黑車)代表馬來西亞出征奧斯卡,現已上架Netflix。一部新晉導演的處女作,揭露社會底層面貌,直白說出“Cina balik Tiong San”,主打華巫異族戀,怎麼會是馬來西亞官方接受的電影,還獲國家電影發展局(Finas)選為代表?連劇組都不敢相信,電影最終一刀未剪上映。
這些疑惑都反映我們對這片國土的刻板印象。誒,別急著否認。可不是嗎?越強調融合其實就越對比出內裡不和,越強調美好有時就是一種粉飾。所以《黑車》劇本的真,讓林美芬直認是不可錯過,一定要把握演出的角色。電影中的移民、移工、視障者、一般中產,各個生活都比身為“Bumiputera”的馬來男主角好。生活被壓得喘不過氣時,只有同是本國公民的華裔援交妹能夠同理他的處境。兩個大城市的外來者成為淪落人,相知相扶。
戲外的林美芬和很多華人一樣,從小就讀華小,上教會中學以英語為主。出社會只在中英文圈打轉,生活沒什麼異族朋友。19歲模特兒出道,她在演藝圈載浮載沉多年,本來已經找好一份安穩的行銷工作,中斷星路。進入馬來演藝圈全是意外,好友蘇盈之因檔期問題,請她分擔演出馬來舞臺劇《Takhta 3 Ratu》漢麗寶公主一角。
“Nama saya Lim Mei Fen, umur……”試鏡時,林美芬就只講得出這兩句馬來語,導演傻眼,“Tak boleh cakap Bahasa Melayu?”她搖搖頭,這也是不少華人的通病。她連“Laksamana”(將軍)都念錯音節,到現在同劇表演者看見她還會開她玩笑,“Li Po, Laksa kat mana?”(麗寶,叻沙在哪裡?)
馬來文這麼爛,怎麼敢去參與馬來舞臺劇試鏡呢?還真是因為性格本來就大膽,再加上早已做好準備轉行當上班族了,沒什麼好失去的。事後導演才告知,當時看在她的身高能駕馭古裝戲服,才選她出任要角。短短几天排練時間,林美芬很爭氣地熟記臺詞。一有空檔,同劇演員都陪她對戲,大夥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獻出來。表演,才是共同語言。
因為這出舞臺劇,林美芬第一次知道我國有國家級的劇院,就在文化宮(Istana Budaya);第一次知道我國有國家藝術學院(ASWARA),同劇很多表演者都畢業自這所學院。這趟漢麗寶的際遇,讓她重新檢視表演的夢想。28歲,她入學ASWARA,不為讀書,而是一定要學以致用,實踐在演藝生涯中。
你我感受到的不公,林美芬也遭遇過。可是她說,在馬來圈子承接的kasih sayang(愛)太多了,遠遠大於那些不好的。
“Kak Mei, tak payah takut! Kita protect!”
上課無論寫劇本、背臺詞,馬來文都是她的軟肋。考試臺詞就是背不出,平日看她不順眼的同學突然站起替她求情,向老師討價還價,馬來語不是林美芬母語,應再給她一次機會。其他同學很有默契地在臺下比手劃腳,搬演她忘詞的那一段,幫她過關。
2015年紅衫軍集會,ASWARA外的默布草場(Padang Merbok)是其一地點。華裔學生多半先離校回家,林美芬排練到晚,成了少數留宿的華裔生。一大早集會現場響徹“Cina Babi”“Balik balik”的口號,火藥味濃。室友無不尷尬,希望她不去理會,不要生氣。她也只能默默戴上耳機,不去聽那些刺耳的口號。
等到午餐時間大夥商量外出用餐,林美芬自知敏感,打算留下煮泡麵。室友們知道她擔心外出危險,紛紛勸她“Kak Mei, tak payah takut! Kita protect!”(不必害怕!我們保護你!)一個室友拿出頭巾借她,一個請來身材較壯的同學陪同,一行6人左右護著她,手挽手並排壯膽往外走。宿舍外的小吃攤就在草場旁,籬笆外紅衫軍似乎看傻了眼。
這群年紀比她小的妹妹努力保護她,“以前真的沒有感受過這種歸屬感。”林美芬覺得感動,想把這份kasih sayang傳給更多人。
你應該從華族的角度來說你的故事
“融入是互相的。”林美芬有領受,也有付出。譬如齋戒月期間,室友凌晨4時就起身準備食物、祈禱,她跟著改變作息,更早睡更早起。對她而言,這點改變不算什麼。
所以,跨足、融入,其實是異中求同。不必太強求“我們都一樣”,其實可以大方承認“我們不一樣”,然後相互配合。林美芬說,ASWARA就是國家各族的縮影,她企劃書寫得特好就由她負責,馬來同學手工就是細膩,道具就別和他們搶著做。
影視內容也一樣。演出《Takhta 3 Ratu》後,時任文化宮總監拿督佐哈里(人稱Abang Joe)問林美芬接下來打算。她直言馬來劇中華裔多扮演奸角、掠奪者,連漢麗寶也是大反派,都是一再加深華裔的刻板印象。Abang Joe一語驚醒林美芬,“所以你應該從你的角度來說你的故事。”
2018年,林美芬把華印移民來馬來亞的故事寫成畢業製作《Tanah Akhirku》。舞臺劇不單在具國家地位的文化宮上演,還獲選國慶舞臺劇,時任首相馬哈迪伉儷是座上嘉賓。這又不得不提幕後秘辛,一切就緒,演出資金卻突然中斷。馬來影后Erma Fatima二話不說自掏腰包幫林美芬渡過難關。
大環境改變加速Satu Malaysia合作班底
在影視圈,林美芬感受到表演、藝術才是共同語言。ASWARA有很多學生繼續到印尼深造,師長鼓勵她到中國升學,把華語影視圈那套學回來。於是她報讀中國北京電影學院的電影市場與行銷學位,只是礙於疫情無法赴京,暫時休學。
疫情困住的這兩年,作為到“那頭”探過的人,她幫助朋友申請國家電影發展局的創作基金,製作短片講解報讀ASWARA的詳情。其實很多機會一直襬在那兒,只是沒瞧見,或者自己先否決,林美芬甘願作領路人。
“那頭”也不再是大部分華人設想中的樣子。好比,林美芬馬來語不流利,就在劇中本色演出。其實這才是大部分大馬華人的樣子,這樣的劇情不是更寫實嗎?起碼,她演的不再是刻板奸角,或者性感交際花。
跨足馬來影視圈,也有現實考量。疫情期間我國又少了一家電視臺,華語戲劇機會越來越少。林美芬坦言,幕後也有很多人才已經轉向馬來劇組。一樣,華人、馬來人工作人員各有習慣,不過就是變通和互補嘛。在她看來,這樣的臺前幕後才更貼近“馬來西亞製作”啊。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