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海洋汙染等生態問題愈演愈烈,屢屢給人們敲響警鐘,作為繼石油之後的全球第二大環境汙染源,許多時尚品牌和公司開始重視“可持續時尚”,推出相應措施,例如研發環保再生面料、舊物回收等。一些高等學府的服裝設計教育,亦著重給學生指導可持續時尚的概念模式和技術知識。
在過去的7月份,泰萊大學時裝設計學生就以“愛,地球”為主題,在“The Show”時裝秀中展示可持續環保服裝設計,在追求創新和時尚品味的同時,也不忘愛護地球。究竟怎樣的服裝設計可持續發展?一同來欣賞學生的作品成果。
泰萊大學、吉隆坡時裝週(KLFW)、布料回收廠Life Line Clothing Malaysia Sdn Bhd(LLCM)聯合FASHINFIDELITY和本地時裝設計師Hatta Dolmat合作展示“可持續服裝”的計劃。
這場由泰萊大學設計學院策劃的時裝秀“The Show”,共有24位時裝設計科技系學生,輪番展示他們花了3個學期來完成的服裝作品,當中可分為3個部分,包括:
一、由回收牛仔布料和其他織物製成的“實驗性藝術成衣系列”(ATW)
二、使用創新制版技術、善用每片布料的“零浪費時裝系列”
三、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利用回收和廢棄材料來製造的“時尚革命系列”。
在整個學習和設計過程中,學生有機會和環境工程師兼可持續發展專家Najah Onn、KLFW創辦人兼總執行長及泰萊大學時裝設計科技系聯合課程主任的Andrew Tan等業界人士請教和交流,深入瞭解可持續服裝系列的概念、設計和造型等方面的知識。
泰萊大學副校長兼首席學術官Pradeep Nair博士表示:“‘The Show’的主要目標是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技能和經驗,培養他們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為迎接未來做好準備。”
服裝產業衍生嚴重的浪費與汙染問題
多年來致力推廣可持續時尚的Najah Onn表示,紡織品供應鏈和環境之間存在緊密關聯,從原材料纖維的種植,到生產製作、使用和丟棄的每個環節中,都給水源、空氣和環境造成汙染。例如許多服裝面料都含有的聚酯纖維,屬於塑料的一種,洗滌時,這些微型塑料會脫落飄入河流海洋,危及生態環境。
“在過去20年,我們每年大約生產1000億件衣服,而且數量不斷增長,但同時,服裝的使用率卻是呈下降趨勢,什麼意思呢?這意味著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服飾,卻越來越少穿上它們。”
她表示,以往製造的衣服質量較好,在阿公阿嬤的那個年代,人們擁有的衣物不多,為了省錢,一件衣服會穿好長時間,即使不再穿了,也會轉贈給別人,物盡其用。
邁入物質豐富的時代,無所不在的促銷宣傳、網購便捷、價錢低廉等因素,人們購買新衣服的次數更加頻密。然而,快時尚蓬勃發展,衣服質量卻逐漸下降,市場上充斥太多低質量且不耐穿的衣物,最終變成短命的“拋棄式”物品。
在快時尚“獲取——製造——消費——處置(Take-Make-Consume-Dispose)”的線性經濟模式下,50%快時尚產品會在一年內銷燬,每年超過千萬噸紡織品被送到垃圾掩埋場,嚴重的汙染和浪費問題讓時尚界為人所詬病。
設計師設計漂亮服飾,也致力改善環境問題
“時裝產業被認為是世界第二大汙染源,因此向學生灌輸可持續時尚和技術知識,極其重要。時裝設計師有能力改變當前的趨勢,通過愛護環境來確保更美好的未來。”泰萊大學時裝設計科技系(榮譽)學士學位(FDT)課程主任Maria Sandra Wijaya說道。
Najah Onn指出,他們將通過3個“可持續標準”來評估學生的服裝作品 ,包括材料與成分、創新與循環利用、遺產與文化。
例如在“材料與成分”方面,採用亞麻、羊絨、有機棉,以及二手衣服布料和工廠過剩的衣物等,獲得的分數較高;而採用人造絲、100%滌綸或尼龍,以及新穎服飾布料等,獲得的分數較低。在“創新與循環利用”方面,能夠減少拉鍊、鈕釦、標籤包裝或燙印等不必要的資源消耗,考慮到服裝作品的後續處置,做到再循環使用而不是直接丟棄;在“遺產與文化”方面,能通過服裝作品來傳達故事訊息,或者融入傳統手工技等。
在該項計劃中,學生利用力克(Lectra)數字化剪裁技術和圖案繪圖儀器,在設計和製作時更加精準地計算出所需布料,通過科技來減少浪費。
近幾年致力推廣可持續時尚的Hatta Dolmat表示,作為服裝設計師,不但只是創作美麗的服飾,還得秉持對大自然的喜愛、責任感和公德心,正視時尚界的問題,思考如何讓服裝設計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期許新世代設計師能發揮更大影響力,讓越來越多人瞭解可持續時尚的重要性,減緩時尚產業對環境的破壞。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