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珊瑚生态比澳洲大堡礁更丰富,是“珊瑚大三角”的一环。然而,海洋暖化和污染却逼得珊瑚白化、饥饿或死亡。该如何因应全球珊瑚礁崩溃危机?
文:吕嘉雯(Annabelle Lee)
译:林玠均
ADVERTISEMENT
珊瑚礁生态学家阿芬迪(Affendi Yang Amri)在他长达27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很讨厌“珊瑚复育”这个概念。因为他担心,如果大家认为珊瑚是可“修复”的,就会让机会主义者继续破坏性的沿海工程。他更想要保护现有的珊瑚,而非修复受损的珊瑚。
然而,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科学家警告,全球珊瑚即将崩溃。他们预估,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摄氏1.5度,高达90%的热带珊瑚礁将会死亡。除非各国兑现减少碳排的承诺,否则2030年,也就是距今仅仅8年后,将会发生大规模珊瑚死亡。

珊瑚生态学家也不得不改变
被充满中空珊瑚壳和荒芜珊瑚礁的预言所震惊,阿芬迪开始研究他曾发誓永不触碰的东西,“我不得不改变想法。我意识到,如今珊瑚修复或珊瑚重建,已经是我们可以拯救珊瑚礁的少数方法之一。如果我们不想办法找出最好的方式,我们的珊瑚礁还有什么机会?”

如今,他在马来亚大学的团队正在实验,以期为珊瑚重建计划开发出实证导向的最佳实践模式。
马来西亚海岸分布了极其丰富的珊瑚,至少584种硬珊瑚在此生活,比澳洲大堡礁的410种还多,而大堡礁的区域面积大了100倍。其中,马来西亚90%的珊瑚品种都可以在沙巴的北部和东部海岸被找到。这片区域是珊瑚三角区(Coral Triangle)的一部分,该区域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见表01)

珊瑚大三角,海洋的热带雨林
就像陆地上的热带雨林一样,珊瑚礁为鱼、虾、海龟等各式各样的动物提供庇护和食物。光是在马来西亚的珊瑚礁,就有大约826种岩礁鱼类记录在案。
健康的珊瑚礁更进一步为观光业和渔业带来好处,特别是以此为生的当地沿海居民。举例来说,一项联合国环境研究预估,整个珊瑚三角区2017年的经济回报大约是145亿美金,主要来源为观光业和商业渔业。但到了2030年,与健康的珊瑚三角区相比,受损的珊瑚三角区将损失65亿美金的经济回报。
登嘉楼大学的海洋学家法吉(Mohd Fadzil Akhir)解释,当工业与社会排放更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时,这些气体会将更多太阳热量困在大气中。多余的热量很大一部分都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洋暖化。这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的珊瑚来说是灾难性的,光是附近的温度升高1到2℃,都可能造成珊瑚白化、饥饿或死亡。
登嘉楼大学珊瑚生态学家陈俊鸿解释,珊瑚大部分的营养和鲜艳的色彩,都来自于居住其表面组织内的藻类──藻类和珊瑚是互相保护和喂养对方的伙伴。但当海水变暖,珊瑚会排出体内的藻类。一种解释是,热量会导致藻类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为了自救,珊瑚赶走了伙伴,结果变成了白色,也就是“珊瑚白化”。长时间的白化,会造成珊瑚饥饿和死亡。(见表02)

海洋暖化造成珊瑚自杀
根据全球珊瑚礁监测网(Global Coral Reef Monitoring Network),马来西亚的珊瑚礁已经多次白化。全球性的大规模珊瑚白化,在1998年、2010年、2016年都曾发生过,而马来西亚则在2012年至2020年间也多次发生过地区性的白化事件。(见表03)

虽然珊瑚可以从白化中复原,但陈俊鸿和阿芬迪等科学家担心,全球暖化将让白化太过频繁,将压垮这种复原能力,每次白化之间珊瑚可以复原的时间也会更短暂。马来西亚珊瑚白化,的确愈来愈频繁。
在全球暖化的最坏情况下,阿芬迪预测,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马来西亚可能会失去80%到90%的珊瑚。他与法吉与陈俊鸿一起发出警告,表示气候变迁对珊瑚礁是最大的威胁。
不只升温,还有污染的问题
然而,当地政府的海洋公园暨海洋资源管理部门却有不同看法。根据自己在不同海洋保护区工作的现场经验,部门官员伊札蕾娜 (Izarenah Md Repin) 认为比起气候变迁,珊瑚更容易受到当地环境冲击影响。一个证据是,她并未注意到海水温度有任何急剧上升。
“如果你去问研究人员,他们会说气候变迁是最主要的原因,可是作为每天都面对珊瑚的人,我感觉气候变迁仍是可控制的。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是未处理的污水等当地威胁。”她说。

伊札蕾娜指出,珊瑚在受到化学污染或物理破坏后往往无法恢复。然而,研究已经证明,珊瑚是可以从白化事件中复原的。
她引用了马来西亚珊瑚礁检查组织(Reef Check Malaysia)的年度珊瑚礁监测计画数据,表示2010年的大规模白化使马来西亚的平均活珊瑚覆盖率从2009年的50%,下降到2011年的42.6%。在她的部门强制关闭岛屿干预后,2013年平均活珊瑚覆盖率恢复到46.7%。

阿芬迪同意,的确有必要处理珊瑚的当地威胁,因为这会提高珊瑚在变暖海洋中的存活率。然而他呼吁,应该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例如颁布政府政策,要求所有与海洋相关的行业携手减轻气候变迁的影响。
不过对阿芬迪来说,伊札蕾娜的论点表明了,科学家必须更努力传达IPCC报告的结论,才能说服政府官员,气候变迁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
如何最好复育珊瑚?
在民间,马来西亚已有多地开始珊瑚重建计划──在指定的复育苗圃植入珊瑚,并培育其成长。许多潜水中心和度假村都投入其中,是他们企业社会责任计划的一部分。然而,这些项目很少由科学家主导,复育技术也没有规范,通常只有小规模、短期而且宽松的监测,对于结果的报告也没有正式的要求。
目前在澳洲大堡礁、美国佛罗里达和帛琉等地,都在进行科学导向的珊瑚修复措施,阿芬迪则正在努力要在马来西亚建立这种科学严谨的计划。自2019年来,他与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PULIH计划(Protecting Underwater Life through Intergrated reHabilitation,透过综合修复保护水下生命)。“Pulih”在马来文正是“治愈”的意思。



治愈计划包括确定哪种、什么年龄的珊瑚最适合育苗,以及海胆等其他生物如何刺激珊瑚生长。其中一项研究,检视了漂浮的“珊瑚树”苗圃,是否比海床上的传统苗圃效果更好。另一项研究则比较了珊瑚在使用花园用的黑色抗紫外线网遮挡阳光时,对温暖海水的反应,初步结果显示,帮珊瑚挡光可以减缓白化。该项目的终极目标,是为珊瑚重建发展出一套数据导向的最佳做法,说服马来西亚各地的其他计划一起实施,以获得更一致的结果。
在热带国家挣扎应对海洋暖化带来的末日般威胁下,阿芬迪提出了应对珊瑚礁崩溃的最终方案。那就是:马来西亚的每个岛屿都应该有一个“方舟”,来保护各种种类的珊瑚。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完善珊瑚重建与珊瑚苗圃,最后这可能就是我们的方舟。”
(本文转载自独立媒体《Macaranga》,这是“亚洲水危机”联合项目的部分报道。“亚洲水危机”是一个由包括Macaranga在内的5家亚洲媒体组织的合作项目,由台湾的《天下杂志》领导。该项目探索人们如何应对亚洲的水和气候危机。)
延伸阅读:
相关稿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伦敦25日综合电)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最近发布一份包含24种疾病与病原体的观察名单,认为这些传染病未来将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其中,部分病毒具备全球大流行的潜力,其他疾病则因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或具高度传染性而受到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爱丁堡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指出,冠病疫情初期,全球在适应新型病毒威胁方面反应过慢,导致疫情迅速扩散。为免类似情况,UKHSA特别列出了这一清单,协助政府与公共卫生机构更全面地评估潜在风险,及早制定防疫对策;科学家与投资者也可优先开发相关检测技术与疫苗。
UKHSA首席科学家伊沙贝尔奥利弗表示,由于病毒的威胁会不断变化,因此这份名单没有严重程度后先后顺序的排名,并将每年更新,以确保及早应对可能爆发的疫情。
UKHSA提到,气候变迁造成的气温上升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传播增高,特别是禽流感和疟疾、兹卡病毒感染症(Zika)蚊子传播的病毒,因此这几种疾病都被列入名单。
名单还包括某些极具传染性的病毒,比如包含麻疹病毒在内的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伍尔豪斯警告,如果出现类似麻疹但更具致命性的病毒,即使是最严格的封锁措施也无法完全控制,并可能对儿童构成严重威胁。
奥利弗指出,许多人畜共通传染病也在名单之列,突显了跨物种病毒感染的风险。
除了病毒,细菌的抗药性问题也备受关注。例如,淋病双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对现有抗生素的抗药性上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与A型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也可能引发严重感染。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