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珊瑚生態比澳洲大堡礁更豐富,是“珊瑚大三角”的一環。然而,海洋暖化和汙染卻逼得珊瑚白化、飢餓或死亡。該如何因應全球珊瑚礁崩潰危機?
文:呂嘉雯(Annabelle Lee)
譯:林玠均
ADVERTISEMENT
珊瑚礁生態學家阿芬迪(Affendi Yang Amri)在他長達27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很討厭“珊瑚覆育”這個概念。因為他擔心,如果大家認為珊瑚是可“修復”的,就會讓機會主義者繼續破壞性的沿海工程。他更想要保護現有的珊瑚,而非修復受損的珊瑚。
然而,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科學家警告,全球珊瑚即將崩潰。他們預估,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1.5度,高達90%的熱帶珊瑚礁將會死亡。除非各國兌現減少碳排的承諾,否則2030年,也就是距今僅僅8年後,將會發生大規模珊瑚死亡。
珊瑚生態學家也不得不改變
被充滿中空珊瑚殼和荒蕪珊瑚礁的預言所震驚,阿芬迪開始研究他曾發誓永不觸碰的東西,“我不得不改變想法。我意識到,如今珊瑚修復或珊瑚重建,已經是我們可以拯救珊瑚礁的少數方法之一。如果我們不想辦法找出最好的方式,我們的珊瑚礁還有什麼機會?”
如今,他在馬來亞大學的團隊正在實驗,以期為珊瑚重建計劃開發出實證導向的最佳實踐模式。
馬來西亞海岸分佈了極其豐富的珊瑚,至少584種硬珊瑚在此生活,比澳洲大堡礁的410種還多,而大堡礁的區域面積大了100倍。其中,馬來西亞90%的珊瑚品種都可以在沙巴的北部和東部海岸被找到。這片區域是珊瑚三角區(Coral Triangle)的一部分,該區域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見表01)
珊瑚大三角,海洋的熱帶雨林
就像陸地上的熱帶雨林一樣,珊瑚礁為魚、蝦、海龜等各式各樣的動物提供庇護和食物。光是在馬來西亞的珊瑚礁,就有大約826種岩礁魚類記錄在案。
健康的珊瑚礁更進一步為觀光業和漁業帶來好處,特別是以此為生的當地沿海居民。舉例來說,一項聯合國環境研究預估,整個珊瑚三角區2017年的經濟回報大約是145億美金,主要來源為觀光業和商業漁業。但到了2030年,與健康的珊瑚三角區相比,受損的珊瑚三角區將損失65億美金的經濟回報。
登嘉樓大學的海洋學家法吉(Mohd Fadzil Akhir)解釋,當工業與社會排放更多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時,這些氣體會將更多太陽熱量困在大氣中。多餘的熱量很大一部分都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洋暖化。這對溫度變化極其敏感的珊瑚來說是災難性的,光是附近的溫度升高1到2℃,都可能造成珊瑚白化、飢餓或死亡。
登嘉樓大學珊瑚生態學家陳俊鴻解釋,珊瑚大部分的營養和鮮豔的色彩,都來自於居住其表面組織內的藻類──藻類和珊瑚是互相保護和餵養對方的夥伴。但當海水變暖,珊瑚會排出體內的藻類。一種解釋是,熱量會導致藻類釋放出大量有害物質。為了自救,珊瑚趕走了夥伴,結果變成了白色,也就是“珊瑚白化”。長時間的白化,會造成珊瑚飢餓和死亡。(見表02)
海洋暖化造成珊瑚自殺
根據全球珊瑚礁監測網(Global Coral Reef Monitoring Network),馬來西亞的珊瑚礁已經多次白化。全球性的大規模珊瑚白化,在1998年、2010年、2016年都曾發生過,而馬來西亞則在2012年至2020年間也多次發生過地區性的白化事件。(見表03)
雖然珊瑚可以從白化中復原,但陳俊鴻和阿芬迪等科學家擔心,全球暖化將讓白化太過頻繁,將壓垮這種復原能力,每次白化之間珊瑚可以復原的時間也會更短暫。馬來西亞珊瑚白化,的確愈來愈頻繁。
在全球暖化的最壞情況下,阿芬迪預測,若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馬來西亞可能會失去80%到90%的珊瑚。他與法吉與陳俊鴻一起發出警告,表示氣候變遷對珊瑚礁是最大的威脅。
不只升溫,還有汙染的問題
然而,當地政府的海洋公園暨海洋資源管理部門卻有不同看法。根據自己在不同海洋保護區工作的現場經驗,部門官員伊札蕾娜 (Izarenah Md Repin) 認為比起氣候變遷,珊瑚更容易受到當地環境衝擊影響。一個證據是,她並未注意到海水溫度有任何急劇上升。
“如果你去問研究人員,他們會說氣候變遷是最主要的原因,可是作為每天都面對珊瑚的人,我感覺氣候變遷仍是可控制的。我們真正需要解決的是未處理的汙水等當地威脅。”她說。
伊札蕾娜指出,珊瑚在受到化學汙染或物理破壞後往往無法恢復。然而,研究已經證明,珊瑚是可以從白化事件中復原的。
她引用了馬來西亞珊瑚礁檢查組織(Reef Check Malaysia)的年度珊瑚礁監測計畫數據,表示2010年的大規模白化使馬來西亞的平均活珊瑚覆蓋率從2009年的50%,下降到2011年的42.6%。在她的部門強制關閉島嶼干預後,2013年平均活珊瑚覆蓋率恢復到46.7%。
阿芬迪同意,的確有必要處理珊瑚的當地威脅,因為這會提高珊瑚在變暖海洋中的存活率。然而他呼籲,應該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例如頒佈政府政策,要求所有與海洋相關的行業攜手減輕氣候變遷的影響。
不過對阿芬迪來說,伊札蕾娜的論點表明了,科學家必須更努力傳達IPCC報告的結論,才能說服政府官員,氣候變遷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
如何最好覆育珊瑚?
在民間,馬來西亞已有多地開始珊瑚重建計劃──在指定的覆育苗圃植入珊瑚,並培育其成長。許多潛水中心和度假村都投入其中,是他們企業社會責任計劃的一部分。然而,這些項目很少由科學家主導,覆育技術也沒有規範,通常只有小規模、短期而且寬鬆的監測,對於結果的報告也沒有正式的要求。
目前在澳洲大堡礁、美國佛羅里達和帛琉等地,都在進行科學導向的珊瑚修復措施,阿芬迪則正在努力要在馬來西亞建立這種科學嚴謹的計劃。自2019年來,他與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PULIH計劃(Protecting Underwater Life through Intergrated reHabilitation,透過綜合修復保護水下生命)。“Pulih”在馬來文正是“治癒”的意思。
治癒計劃包括確定哪種、什麼年齡的珊瑚最適合育苗,以及海膽等其他生物如何刺激珊瑚生長。其中一項研究,檢視了漂浮的“珊瑚樹”苗圃,是否比海床上的傳統苗圃效果更好。另一項研究則比較了珊瑚在使用花園用的黑色抗紫外線網遮擋陽光時,對溫暖海水的反應,初步結果顯示,幫珊瑚擋光可以減緩白化。該項目的終極目標,是為珊瑚重建發展出一套數據導向的最佳做法,說服馬來西亞各地的其他計劃一起實施,以獲得更一致的結果。
在熱帶國家掙扎應對海洋暖化帶來的末日般威脅下,阿芬迪提出了應對珊瑚礁崩潰的最終方案。那就是:馬來西亞的每個島嶼都應該有一個“方舟”,來保護各種種類的珊瑚。他說:“如果我們能夠完善珊瑚重建與珊瑚苗圃,最後這可能就是我們的方舟。”
(本文轉載自獨立媒體《Macaranga》,這是“亞洲水危機”聯合項目的部分報道。“亞洲水危機”是一個由包括Macaranga在內的5家亞洲媒體組織的合作項目,由臺灣的《天下雜誌》領導。該項目探索人們如何應對亞洲的水和氣候危機。)
延伸閱讀:
相關稿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