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声依然定时响起,不同宗教的祈祷仪式或多或少都会制造声量,善良的马来西亚人在日常生活将容忍与包容美德贯彻到底,可一到了虚拟网络便大事批判,表达他们被高分贝声量的心声。
ADVERTISEMENT
当各宗教信仰陆续形成并广泛宣扬后,每个宗教都需要向更多人宣教,让更多人知道信仰的美好,但在数千年前的古代,他们没有WhatsApp群组可以发布最新的祈祷时间表、没有脸书可以事先宣扬大型宗教活动,还可以点击链接事先报名,那时没有各种通讯器材与传播平台,神职人员要如何通知信徒“快来,我们要开始了”,及如何广招更多非信徒“来这里,我有好东西给你”呢?
教堂有大大的钟,一敲响即有基督徒前来;佛教有钟鼓楼,每天早晨与黄昏做早课晚课前都会敲响,除了召集信徒,也有警醒众生的含义。
那时,每个宗教都有各自的宣礼方式,伊斯兰神职人员即不敲钟也不呜鼓,每到祈祷时段,就有专人爬上高高的宣礼塔,用高音喇叭扩音,以召唤穆斯林前来祈祷。
于是,穆斯林放下日常作业,从四面八方走进清真寺里,漱口净手足后依序祷告,那画面是静谧的,祈祷声是祥和的,至今依然一样。
为何需要“宣礼”?“宣礼”或“祈祷声”一定要用扩音喇叭,在高楼上传送千里?我在“知乎”里发现一段历史故事:
在伊斯兰创教初期,因穆斯林人数并不多,清真寺并没有宣礼,每当祈祷时间一到,穆斯林都会主动到来。当穆罕默德在622年迁移到圣城麦地那后,信徒人数增多了,但一些信徒会以各种理由,如忘了时间、工作繁忙等而错过了一天5次的祈祷。
当虔诚的信徒向穆罕默德商量对策时,有人提出“不如吹响号角?”,但这个建议很快就被否决,因为那是犹太人的方式;有人提出可以在清真寺按装大钟,以敲钟方式提醒信徒,同样被否决。
后来,穆罕默德推行了“人声宣礼”来召唤穆斯林祈祷,最初的宣礼只是用喉咙发声,传递范围有限。后来在兴建清真寺加建大穹顶时,也增建了高耸的塔楼,做为清真寺附属建筑,让神职人员登上塔顶,将宣礼声传得更高更远。
在工业革命时,城市迅速扩建,用人声宣礼又显得力不从心,扩音器此时顺势面世,一经采用发觉声量与效果都比人声更奏效,于是沿用至今。
确实,能把声量提升数千倍的扩音器,每日定时定点将祈祷声发送,加上住宅区急速增建扩展,清真寺与祈祷所“一定有一间在你左右”,于是便有了“议员投诉祈祷声太大被调查”、“民众在脸书抱怨被出征”等事,争论多年却依然没有满意的方案。
祈祷声依然定时响起,不同宗教的祈祷仪式或多或少都会制造声量,善良的马来西亚人在日常生活将容忍与包容美德贯彻到底,可一到了虚拟网络便大事批判,表达他们被高分贝声量的心声。
他们没有挑起事端,因为类似用马来文写的留言,也是有的;他们并没有亵渎宗教信仰,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有权表达他们的声音。
眼见网民一片热议,雪州宗教局(JAIS)重提雪州苏丹曾在2017年颁布的谕令,指示州内所有清真寺与祈祷所须严格遵守“禁止使用扩音器广播讲座” 声量不能超越清真寺或祈祷所范围,除了祈祷和诵读可兰经。
这则新闻广受好评,网民纷纷留言支持与感谢雪州苏丹的谕令,“终于还我们一个清净的居住环境”、“这样很好,谢谢苏丹殿下”、“不是不能广播,声音控制一下就好”、“希望其它州属也能跟进”,这些都是基层最真实的民意。
如今,我们知道高高的宣礼塔,是古时召集穆斯林来祈祷的附属建筑物及其功能,在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今天,提醒祈祷已有app代劳,即能提醒你准时祈祷,又不会太扰民,这样的功能真是太可爱了,对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