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統一直非常有信心可以在大選取勝,然而情況未必如巫統所願。
上個月,懸在巫統頭上的一把劍終於解除─社團註冊官同意巫統修改黨章展延黨選,被巫統當權派視為一項勝利。原本已經高亢的提前大選呼聲就愈發高昂,宛如大選必然高奏凱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如果今年第四季舉行大選,對於國陣,尤其巫統來說是最理想的。朝野政黨及政治觀察員大都持相同看法,當然也有人認為大選會落在明年。
大選若再拖下去,巫統當權派就更坐立不安,因為未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會削弱巫統目前的巨大勝算。
ADVERTISEMENT
巫統一直非常有信心可以在大選取勝,然而情況未必如巫統所願。
各種不確定性中,包括中間選民到底會不會支持國陣(巫統)?還有經濟不明朗的壓力。
日前一家英文網媒引述巫統內部消息,指幾位巫統高層領袖透露,“感覺良好”的因素正逐漸消散。其實這種擔憂,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就困擾當權派。
今年4月民調顯示,如果今年大選,國陣勝算大增。當時巫統仍沉浸在甲柔州選的輝煌勝利中,他們認為選民已經認清現實,國陣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幾個月過去了,政局一再變化,內部和外在因素所產生的衝擊,難以掌握和預料,讓巫統高層開始擔心。他們認為如果今年內不大選,明年國陣就會面對更大的挑戰。
當權派不時在親巫統的媒體和社交媒體散播這些擔憂,無非是向首相依斯邁施壓儘早大選。依斯邁身為首相擁有解散國會並在他認為合適時舉行選舉的特權。依斯邁最近的一些動作,讓外界看起來他已經和阿末扎希妥協,有可能打算在今年內大選。
依斯邁在黨內只是其中一名副主席,在挑選候選人方面,他並無優勢,那是主席的權力。早前黨已經授意依斯邁為大選的“海報男孩”,惟世事難料,依斯邁是否能在大選勝利後繼續任相,可能還有變化。
以黨主席阿末扎希為首的當權派,是得到大部分後座議員支持的一派;至於依斯邁則是受到大多數擁有官職議員的擁護。
基層們都在觀察,到底派系間的“持久戰”會影響黨內和諧到什麼程度,對於應付大選又會產生何種衝擊?儘管不斷有高層出來打圓場,指黨內並沒有分這兩個派系,但分派系並不是什麼秘密。
根據網媒的報道,信心滿滿的部分黨高層不認為派系問題會影響選舉。在黨選將於大選後才舉行,阿末扎希是大選領軍人物,這有助於巫統,乃至於國陣上下更齊心應對大選。
另外,一個親巫統的組織投書馬來報章,警告巫統並沒有從過去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將影響勝算。他們質問巫統領袖,是否已經忘了輸掉第14屆大選的教訓?已經意識到選民的憤怒?並將給人民帶來一個新的和令人信服的黨形象。
他們提醒中間選民將決定巫統(國陣)的勝算,不能單憑過去的州選和補選成績作為下屆大選的指標。如果今年舉行大選,將有2100萬選民選擇和決定國家的未來。忠誠的國陣支持者只有大約350萬人。
上述網媒引述一份巫統基層的報告,也透露社會情緒,由於國陣作為現任政府的一部分,被視為未能管理國民經濟並遏制生活費和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儘管政府宣佈支付近800億令吉的補貼,但這不是長久的解決方案。因此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似乎正在慢慢削弱。經濟指標表明,全球最早可能在2023年第一季再度陷入衰退甚至惡性通貨膨脹。
上星期五,國行宣佈我國第二季經濟成長取得8.9%,但這一組數字仍無法減緩人民感受到的有增無減的生活和通脹壓力。
來自幾個州─吉打、檳城、霹靂、馬六甲、森美蘭和柔佛的基層報告,與之前的選情相比,國陣的勝算未必一片光明。
報告指出,國人要的是實際解決方案,大家已經厭倦了把錯誤歸咎於國盟部長和希盟過去不作為的說詞,這種策略的效益已經在遞減。
親巫統組織也提醒阿末扎希,上一屆大選拒絕巫統(國陣)的選民會希望看到同樣的面孔上陣來屆大選?他們的意思很明確,有官司在身,形象不佳的議員不應該再次獲得上陣的機會。這些舊面孔即使在黨內還有影響力,也能夠繼續為黨和國家效力,只是他們的成功也是因為其他人的不懈支持和擁護,然而他們也是時候為黨犧牲了,讓其他有潛質和更年輕的黨基層領袖有機會上陣。
阿未扎希最近表示他會毫不猶疑地不讓黨內“軍閥”上陣大選,親巫統組織就單刀直入,認為這樣的決心應該貫徹到底。阿末扎希聽明白嗎?
阿末扎希與當權派希望在2022年結束前大選,情勢顯示有很大的可能,相信就是在2023年財政預算案提呈國會後,類似操作在馬哈迪時代已有先例。
至於依斯邁能不能夠頂住壓力,堅持完成任期,拖延至明年才大選?就得看他手上有多少資源。最近炸開鍋的瀕海戰鬥艦(LCS)弊案,會不會成為他手上最新的王牌?接下來反貪會和總檢察署的動作會說明一切。大選會落在今年嗎?相信不久就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