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新聞媒體是一個健全政治體系中的“第四權”,獨立於司法、立法和執法以外,負責監督和問責以上機構的運作。為了維護政權,各國政府打壓媒體的手段比如惡法懲戒、重金收買、吊銷或拒絕更新出版準證早已屢見不鮮。是以,Netflix 2022年日劇《新聞記者》有關政權與媒體之間的角力,只是將以上種種陋象重現於觀眾眼前。然而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新》卻也呈現出有別於舊時代,政府操控媒體的全新方式。
網絡催生了自媒體,在這個去中心化的大環境下,政府可以通過情報局,粗製濫造假新聞以模糊事件焦點,引起觀眾對政局的反感。就像《新》當中,日本政府為了破壞女主角松田杏奈的公信力,廣泛收集松田的個人資料和背景,以“帶風向”的方式使觀眾相信松田之所以和政府針鋒相對,只是為了公報私仇。
劇中民眾果真聞雞起舞,盲目信之,切合《烏合之眾》曾對群眾心理的分析:“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娛樂至死》的作者尼爾‧波茲曼也曾寫道,相比起《1984》那種封鎖新聞的過時手段,他更擔心未來人們會像《美麗新世界》所描述那般,因為失去思考能力而被強權操控思想。這或許是新時代媒體受眾的我們,需要格外警惕的現象。
影射政府黑暗面?
然而,也正是因為去中心化,觀眾才有機會觀看類似《新》這種以日本某樁政治醜聞為創作藍本的劇集。主角松田杏奈真有其人,現實中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單挑政界的暗黑力量。但是,《新》最具張力的人物,反倒不是松田,而是那些原想為國家貢獻,卻被長官威脅的精英官僚。醜聞爆發後,耿直的鈴木和也被要求篡改公文,毅然選擇自殺以表清白。層層壓迫的官僚體制下,有不少清醒的官員想要成為吹哨人,卻在爆料的前一刻刪除舉報內容。
《新》入微地刻畫官員在那些天人交戰的時刻,如何於良心譴責和自保本能之間,痛苦地掙扎著。置身一張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當中,他們被要求忠於政府,凡事三思而行。“多替家人著想”,“多替國家的穩定著想”是精通話術的長官常掛在嘴邊的警句,好似揭發真相就等同叛國。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人民公僕當初宣誓效忠的從來不是任何一個政權,而是國家與人民;所謂忠義兩難全,所要捨棄的“忠”也不過是對一個貪官的“愚忠”而已。
除了記者和公務員,《新》提醒我們,一場政治角力中,另有一批具有力量卻遠遠旁觀的群體──時下政治冷感的年輕人,比如劇集剛開始時不願關注時事的木下亮。多數青年大抵如此,他們唯唯諾諾,不願看到國家變革,亦懂得在親政府的公司面試時讚賞政府。直到自己的姨丈鈴木和也被迫害後,木下亮才有了政治覺醒,領悟一個集權政府最喜歡的,正是一群不聞不問的民眾,正如柏拉圖所言“良善的人若對政治冷漠,就要給比自己差的人管治,作為懲罰。”
揭發黑幕的正義力量
藉由鏡頭,我們感受到新聞媒體揭發真相時的正義力量。自印刷機源源不絕打印出來的報章就是震懾強權的利器,使觀眾想起歷史上因為醜聞被媒體揭露而倒臺的權貴。無論是文字還是影片,媒體所傳達的資訊都能夠掀起輿論巨浪。但是迴歸現實,等待我們的,究竟是媒體的春天,還是全新的混亂格局?
資訊氾濫的自媒體時代,其實我們更具力量,每個在社交媒體發起的標籤(hashtag)都能炒熱話題,每一聲吶喊哪怕再微弱皆能被聽到。混淆視聽的假新聞,另加嚴重損壞思考力的娛樂短片,才是媒體趨向成熟的最大絆腳石。當人們對時局漠不關心,政府就更容易掩蓋醜聞,因為善忘本是百姓的性格短板。這或許就是《新》這部劇在強調正義必勝以外,對現代人的另一警策。
更多文章: 李欣霓/《再婚上流》圍城裡的自我拯救 魚兒水中游/《The Staircase》沒有真相的兇殺案 黃愛玲/《18年後的終極告白2.0》文不對題雜亂無章 王晉恆/《我的出走日記》屢敗屢試的人生解放 魚兒水中游/《婚姻生活》愛與婚姻不可兼得 鍾徵嚴/《風騷律師》展現人性的陰暗哲學 黃愛玲/《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摧毀人類的必不是機器人 王晉恆/《良辰吉時》 太平人世不可解的宿命死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