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欄

|

文化空間

|

地方DNA

發佈: 7:00am 15/08/2022

十八丁

五條港

地方DNA

卓衍豪

天空之鏡

旅行團

老港

卓衍豪/初一十五旅行团

作者:卓衍豪
卓衍豪/初一十五旅行团
十八丁炭窑外的运河可以见到刚刚卸下红木的作业船。

榴梿,因为是季节产物才更显矜贵。

生产过剩的年代,越是不容易获得、越是需要等待的,越能勾起别人的欲望。

ADVERTISEMENT

限时限量,永远是吸引力的源头,因此,季节性物产总有挤破头排队的人龙,节庆送礼的市场总是找得到爆品的踪迹。我探访过马来西亚不少地方,对于非节庆类型的限定风景格外着迷,甚至觉得应该以此作为行销的重要手段;但事实上,很少人真的会如此操作。

我以农历初一、十五前后3天的大涨潮、大退潮这段期间,潮间带的风景变化为例:

●“

沙沙兰外海的“天空之镜”还默默无闻,甚至还没有被称为“天空之镜”之前,历代渔夫已经发现这处海浪过境会被卷起大浪的海域,每个月总有几天会冒出水面变成一座“岛”(其实是沙洲),因而称之为“打浪岛”。短暂浮出水面的沙洲上能见到许多原来在海平面以下活动的生物,是一座活生生、可以登陆的海洋教室;只可惜视觉先行的年代,这些可以被设计成生态导览行程的景点,最终因为一小片可以取景的湿地,而放弃认识一片海洋的机会。

“打浪岛”在当地人口中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作Pink Panther Island。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七字辈,听过粉红豹卡通的背景音乐,可能就会对于当地渔夫的创意拍案叫绝;这是我在马来西亚听过,最妙的中翻英的案例;你不觉得“打浪岛”的来由,比起“天空之镜”有趣多了吗?

卓衍豪/初一十五旅行团
“打浪岛”上可以发现的生物。

●七星捕鱼法

雪兰莪一带到霹雳外海的好些海域,有一种特殊的捕鱼方式――“七星捕鱼法”。这种利用“七星渔网”固定在海床上,靠着潮汐的推送收获渔产的方式, 是一种相对友善海洋环境的渔业,捕获的多是回流型鱼类。

渔夫在海上作业一个星期再返回陆地,每天按两次的涨潮、两次的退潮,以每6个小时为一个单位来分配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这种1个星期出海工作、1个星期休息的产业生态,在五条港演化成特殊的现象;在渔夫休息的那个礼拜,有些当地的小食摊只在这段人多的日子才会出现,形成了产业生态和当地美食的特殊季节性和地方性特色。

卓衍豪/初一十五旅行团
五条港靠着“七星捕鱼法”养活的虾米产业。

的海豚、的炭窑

老港坐落于十八丁广袤的出海口,这里除了是一座没有水电供应、盛产虾米的渔村,每逢大涨潮期间,这片咸淡水交接、拥有丰富红树林生态系统支持的水域,会吸引大量鱼类在此栖息、觅食,进而也吸引到海洋生物链较上层的海豚,偶尔也会在这段期间在此出没,形成让人惊喜的画面。

内陆的十八丁,紧邻马登红树林的近百座炭窑,这几年一直都是游客游览之地;但如果想要窥探运载红木的船只沿着运河停靠炭窑,卸下红木的特殊产业风景,也必须选择在每隔一周就会出现的大涨潮期间造访。

全马各地一定还隐藏了许多因潮汐而起的有趣景观和故事,它们藏在风土环境、产业生态、生活场景当中,因习以为常而不被发掘;将这些有趣的内容设计成“初一十五”配套行程,还能做成不同地方的系列。

因为不是想看就有,限时限量的“饥饿行销”,一定有办法创造话题和业绩。非常期待不久的将来,会有旅游业者愿意推出这样的游程配套,来佐证我的忆测。

卓衍豪/初一十五旅行团
老港外海出现的中华白海豚踪迹。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am 21/04/2025
卓衍豪/锡光不再──忘掉辉煌,从没落开始说起

怡保的故事太常从锡矿业的黄金时代说起,那是一段确实耀眼的历史,城市因矿而生,华人南来落地生根,辗转来到怡保种下一整座城市的命脉。但当这些荣光过于熟悉,甚至成为标准开场,我们或许该试着换一种方式,从没落的那一刻开始说故事。

卓衍豪/锡光不再──忘掉辉煌,从没落开始说起
怡保生活陶品牌1200℃。

锡矿业的衰退并不只是数字的下滑、工厂的关闭,更是城市节奏的一次中断。许多人生计顿失,许多土地被遗弃,甚至连时间也仿佛在某些角落停滞了。但当我们重新审视那些遗留下来的空间与痕迹,你会发现,这座城市其实从未静止,它只是转换了呼吸的方式。

从谷歌地图上鸟瞰怡保和整个近打谷地区,你会惊讶于那些如蓝色星辰般点缀其间的矿湖——它们既像记忆的眼泪,又像大地静静愈合的伤痕。这些矿湖早已悄然成为怡保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住宅边、学校旁、公园里,甚至在工业区的角落,矿湖默默见证着城市的转变,也孕育出一片片新的自然生态。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矿湖开始,重新理解“失去”与“重生”的意义。锡矿没有了,但地貌留下了;产业结束了,但土地还在。这些矿湖不只是地质现象,它们是历史的镜面,映照出一座城市曾经如何跌倒,又准备如何站起来。

卓衍豪/锡光不再──忘掉辉煌,从没落开始说起
柚子六堡茶,怡保新的六堡茶饮。

从锡矿延伸出来的陶土工艺,如今在江沙路、巴占、珠宝一带仍可见少数职人身影。那些双手沾泥、烈火淬炼的过程,不只是技术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上的顽强存活。正在凋零的传统陶器工厂中,也会冒出转型成功的职人工坊,就像我的陶艺师朋友陈愇焱,以“陶捷坊”及生活陶品牌“1200℃”重新出发几年后,以矿土为基、以水为魂,创作出来的陶器,仿佛也继承了土地的语言与温度,如今早已稳健成长,成为极具代表怡保特色的工艺品。

另一边厢,六堡茶的故事正悄悄在怡保延续。源自广西梧州的六堡茶,经由早期华人矿工南来时带入,原是一种生活习惯,如今逐渐在当地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古意斋、山城六堡茶庄的东主、茶艺职人伍书龙,利用怡保物产柚子结合六堡茶叶,制作出全新的柚子六堡茶饮。六堡茶这个因锡矿而漂洋过海来到怡保的“关系物产”,近十年来不只随着收藏价值的提升而带动交堡茶产业,也因本土化的创新,给予六堡茶全新的生命。

卓衍豪/锡光不再──忘掉辉煌,从没落开始说起
吕则贤在“韧性生态系统中心”(CoRE),对访客解释如何透过种植竹和香根草修复土地的活力。

随处可见的矿湖虽然给人绿意盎然的感觉,实际上采矿造成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排水不良等条件,让周边的许多土地都丧失了作为农耕地的机会。SEAD Bamboo团队的负责人吕则贤,这几年在退化严重的废矿湖区土地上,透过种植竹和香根草(Vetiver)等植物去修复土地,打造了国家级标竿的韧性生态系统中心(Centre of Resilient Ecosystem, 简称CoRE),让废矿湖也有机会成为转化成适合农耕的土地。

这样的产业转型、土地活化,不一定轰轰烈烈,也未必立刻带来经济奇迹,但历史的断层正重新连接起来,地方文化、土地生命力重新看见生机,这些土地里长出来的创新,应验了“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汲取养分。”城市的复兴,从来不是一次性的翻修工程,而是需要时间、记忆与视角的更新。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过去封存在展示厅、文件档案中,而是让它成为土壤,长出新的经济、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

下一次,当我们再说怡保的故事,不妨从一座矿湖、一杯六堡茶、一个陶碗、一棵竹苗开始。这些微不足道的角落,正是生长着城市未来的根。

延伸阅读:
卓衍豪/到怡保当“一日小职人”
卓衍豪/锡矿的最后一哩路
卓衍豪/跟怡保命运相连的六堡茶
卓衍豪/产地旅游的潜力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