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變化才有進步,一味墨守成規只會是死水一潭。但和睦友善這些東西,卻只有越陳越香。遺憾的是,在守和棄之間,當政者不幸做了錯誤的選擇。
ADVERTISEMENT
身為一個60後,雖然趕不上獨立建國的歷史盛典,但對國家由馬來亞變成馬來西亞,從帆船標誌的聯盟到天秤國陣,再從“半世紀老店”的倒臺,希盟上臺的政府替換,也算是參與了這個年輕國家多個重要的轉折階段。
當然,更少不了1969年513戒嚴的驚恐兒時回憶,和1987年的茅草行動。前者讓那時還年紀小小的我們這一代,真正的見識到了什麼是“軍隊進城”,感受到什麼是大白天街道上空無一人,宛如鬼城的恐懼!後來雖然逮捕了許多人,所幸沒有再宣佈戒嚴,那時我們這批60後正是進入社會這個複雜的“大人世界”的初生牛犢,對政治一知半解,我們那時更關心的是找一份安穩的工作。
畢竟那個年代的我們,大部分都是沒有能力出國深造,只想快找一份工作賺錢,希望可以減輕家裡負擔,或者至少可以養活自己,不再成為家裡的負擔。
幸運的是,60後的一代,也算是剛好搭上了馬來西亞經濟騰起的時代。因此即便大部分人沒有高學歷,但要找一份工作餬口也還不算是太困難。
80年代的東南亞國家,不是內戰甫停百廢待興,就是軍人干政貪汙落後,相對而言,馬來西亞在當時就顯得特別民主友善,加上基礎設施完善,天然資源豐富,人力充沛,各項條件優渥。而當時剛坐相位的馬哈迪雄心勃勃,他提出向東學習,又提出“新興工業”優惠政策,頓時吸引了許多外資,大大提升了就業率。其實在80年代,只有我們自己去日本或者臺灣當“傘兵”賺外匯,我們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外勞”,而解決就業問題就成了當務之急。
然而,回顧七八十年代,我們的物質基礎雖然遠不如今天,但社會整體是友善和睦的。今天很多出現在報紙上的“種族和諧”新聞,在我們那個時候根本就不是新聞。對60後的我們來說,各種族坐在咖啡店吃烤麵包,或者是一些蹲在路邊吃沙爹,都只是生活中的再平常不過的事。
記得我小時候家附近有一間清真寺,由於寺旁就是一條河,我們常常在清真寺的範圍內耍玩戲水,卻也從來沒有問題發生。我相信對我們這些60後來說,宗教和諧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小時候甚至見過各族坐在咖啡店聊天,華人喝酒馬來人喝咖啡,各得其所又不以為然的美麗畫面。這就像今天吃齋和葷食者共坐一桌那樣的不矛盾。
當然,那是七八十年代的畫面。
當然,今天的馬來西亞還是很好的,只是一些東西卻已經在悄無聲息中消失和改變了。
當然,有變化才有進步,一味墨守成規只會是死水一潭。但和睦友善這些東西,卻只有越陳越香。遺憾的是,在守和棄之間,當政者不幸做了錯誤的選擇。
60後的我們也已快屆花甲,在撫今追昔的當兒,我還是殷切冀盼馬來西亞可以一步一步走回正道,雖然舉步維艱,但只要有毅力有恆心,明天還是有希望的。
而那些消失的和睦畫面,也總有一天會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