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佬/这样那样的事




常听人说,记忆是不牢靠的,年轻时候对这样的说辞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岂知随着年岁增长,马齿徒增,逐渐地明白食盐多过你食米的过来人,一片婆心苦口,也不是随口噏嘅!
前些时候因整理旧图片,翻找出来一堆值得留存的旧照片,当我传给貌似兄弟的好友分享时,他竟然神回说道:“很喜欢看这类的旧照片,饶是觉得这里头充斥着许多老好的故事。”欧卖尬!他简直是我肚子里的蛔虫。那伪光头的在一边翻阅旧照片时,一边依赖着旧照片召唤出旧时的人与事。虽说记忆并不牢靠,而这些泛黄老旧的照片,却能点点滴滴的辅佐你因时光遥远,而促使某些记忆的碎片,逐一的拼贴成为一幅完整的图像,这个人那件事,仿如历历在目……
ADVERTISEMENT
上个世纪末的97年初,尚在报社服务的伪光头佬不知咋地,小脑袋突然蹦出一个念头,想要写一个关于画坛上父子、父女两代相承,均为艺术家的专题报道。记得当年曾专程访问了好几个艺术的世家,其中包括栖居槟榔屿的峇迪艺术之父,蔡天定前辈与他的儿子们,还有已故画家邓德根先生和他的女儿,还有北马亚罗星的水彩画父子兵周国强、周吉祥等等画家,令人惋惜的是,这个系列报道最终告以胎死腹中,是一个虎头蛇尾,一个彻底失败的计划。

突兀忆想起当年的这些、那些琐事,皆因几张旧照片所延伸的时光回溯,想起第一次驱车前往槟榔屿的海滨小镇,于“椰风画廊”见到老前辈蔡天定先生的种种情景,以及一席很有趣的谈话。果不其然,让人觉得一些事情虽然没有如期的完成,而呈一个无言的结局,不过其中的过程还是美好的,让人老来足以回味一下,有滋有味!

蔡天定前辈是一个睿智而豁达的老画家。他言语幽默风趣,待人以诚,丝毫没有摆出一副大师的架子,让人觉得乐于亲近他,甚至求教于他,听听他讲述他的一段过往,甚至他在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让人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美好感觉。
早年曾在槟榔屿锺灵中学担任美术导师的他,曾经栽培了无数优秀的青年画家,印象中,我念书时代的蔡传仁老师,便是其中一位众多的学生之一。

据闻,50年代末的槟榔屿亚逸淡曾出现过一间培育了大量优秀画家的艺术学校——“槟城画屋”。它是蔡天定、郭若萍与陈存义3名艺术大师共同努力的成果,为早年的槟榔屿掀起一时的艺术风气,惟这所学校大约维持了三年多的时间而终告结束,未免令人为之感到扼腕。
记得那次短暂的访谈,蔡老不厌其烦的给伪光头佬介绍了他早年创作的木刻版画、水墨画,当然还包括了奠定他在画坛地位的峇迪艺术之创作。峇迪画,或是一般人习惯称之为蜡染的媒介,原本只是一种流于手工艺品的民间染织工艺,是他——艺高手段高超的蔡老先生,将之提升至一个更高层面的档次,而变成一种纯粹艺术(Fine Arts)的创作媒介,单是这一点,他享誉中外的“大马峇迪艺术之父”称号,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的。

印象中,见面那一年,蔡老已经年届八旬有多,童言无忌的伪光头唐突的问他,“那你目前还有创作吗?”蔡老一脸和煦的笑容回应说:“有的,有时一时兴起,偶尔画画……”,接着他讲了一个让我毕生印象深刻的隽语,“人生于世,庸庸碌碌,钱是赚不完的,即便是赚那么多钱又怎样,当你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时,切莫忘记,你是找不到money changer来兑换你的钱财的喔!”

匆匆数年,喜闻蔡老受到槟州元首赐封拿督的衔头,委实画坛一大喜事;凑巧的是,当时的州首席部长许子根博士亦为锺灵校友。
近来因一时手痒,为贪图一册装帧古典美观的锺中毕业刊,而为拥挤不堪的书斋,增添一本不知所谓的藏书。在胡乱翻书的当儿,赫然发现其中当届芸芸毕业生中,竟然计有许子根、柯继雄、郭家骅、李锦宗等人,原来他们是同届同学,颇有意外惊喜。

人生中难免会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惊吓!收集二手书的过程就是这样,现实的生活当中,又何尝不是这样、那样的呢?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大牌档】编辑小娟发短讯邀请《活力副刊》专栏作家出席1月3日的“灯下碰杯”的文艺酒聚,共赏2024【读家】年度选书。最初不想去,怕去到不认识人,不知和谁打招呼说话,一个人傻傻站在角落做壁花,很尴尬。有过这种经验的人能体会我的困境。

小娟也知道我认识的写作人没几个,明白我的焦虑,告诉我李系德会出席,可以和光头佬结伴一起来。
李系德和我是看《学生周报》成长的那一代人。他是一个写得一手幽默风趣文章的高手,有很多粉丝。我虽然和他相识多年,但不是那种常常有机会见面无所不聊的朋友,不像他和曾子曰、许友彬,难兄难弟的大马文坛三剑客,还曾二十多年前一起主持过《听君一席话》电视节目。不过一有机会与他碰面,还是可以话当年。
光头佬是【物外游】的专栏作家,是个收藏签名书的痴人。我和他相识是多年前,他还是《南洋商报》的记者。中国画家来吉隆坡开画展,他都会做画家访问。那时偶然在画展场所见到他。我和他交往频繁是他在Amcorp Mall开古玩店“翰墨轩”后开始。Amcorp Mall周末有跳蚤市场,很多小摊卖形形色色怀旧的收集物,偶然也有小古玩。我好此味,常去逛博彩能寻宝捡漏,但是机会比大海捞针更难,所以更多是看热闹。逛完后,必去翰墨轩和光头佬聊天喝茶,时间久了,就成了好友。大家有个共同的嗜好。突然想起,我是在翰墨轩第一次见到《星洲日报》副刊主任黄俊麟。也因为那次的见面,后来他邀我在【大牌档】写专栏“牛杂”。屈指一数,已快8年了。也因此才有这次被邀出席“灯下碰杯”的文艺聚会。
|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 星洲公开活动 | |||
| 礼品/优惠 | |||
| 会员文 | |||
| VIP文 |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 报纸 | |||
最终出席了灯下碰杯文艺聚会,主要原因是想见小娟和钦斐两位副刊编辑,亲自感谢他们这些年来的帮助。小娟编我的稿是要花多一点时间心思的,我当然知道。她没有怨言,还对我十分友好。钦斐除了有一双校对神眼,也是一本行动百科全书。我写东西,记性不好,又不用功先查资料,偶尔会张公帽儿李公戴,犯大错。钦斐会立刻察觉,向我求证,改错误,免了我当众出丑,是我的救命恩人。
这次文艺会,有幸见到几个闻名已久的作者。经过引见,也认识了,聊了一些文坛的是是非非。

文坛八卦新闻多,很有娱乐性。所以文人相聚往往不是高谈阔论闷到抽筋的文学课题,而是津津乐道最新鲜的流言蜚语。哈哈!
相关文章: 牛忠/清明、游戏 陈愐壮/走出纸版的【读家】 彭健伟/早餐或生死,都要选择 【新栏上阵】Aki黄淑惠/许愿的女孩们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