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東盟不要選邊站是絕對正確的,惟前提是眼下局勢不要進一步升級,因為一旦情況惡化,東盟小國是否還能秉持中立,則恐已身不由己了。
有專家針對最近臺海局勢,表示東盟國家最好不要選邊站,並認為東盟10國對中美而言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沒有必要“埋堆”。
ADVERTISEMENT
客觀而言,不要選邊站的確是東盟的“最佳選擇”,然而“大象打架”,小草有可能完全倖免於遭到踐踏?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根據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的一項“東南亞現狀調查”報告,選擇支持中或美的差距不大,受訪民眾43%支持中國,57%支持美國。然而如果深入閱讀這報告,則不難發現,這些不同的選擇很大程度取決於經濟考量,柬埔寨和寮國支持中國,菲律賓、緬甸、越南和新加坡傾向美國,而我國、泰國和印尼則相對“比較中立”。
我們都知道東盟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鬆散的組織,而相較來得更為嚴謹成熟的歐盟,在許多問題上尚且無法一致,甚至最後還鬧出英國脫歐。因此,若欲東盟團結發聲,在時局尚有斡旋餘地時,相信東盟的確是會“站在一起”的。可是一旦觸及核心利益時,我不認為這個結構鬆散的組織還可以站在一起堅持中立。
首先是東盟除了新加坡和汶萊,其他多國的經濟結構多呈重疊,特別是在大宗商品方面。因此一旦中美兩國各以經濟手段爭取支持時,在各國本身的條件和需求下,我不相信相互還可以堅定抱圍中立。
個人認為,在支持中或美的態度上,東盟受宗教方面的影響不大,反而是種族結構和歷史因素會起著一定的作用。特別是針對南海主權的爭議,極可能在特定時段內發酵成為爆炸性課題,並直接左右該國的立場。
因此在盤根錯節的內外因素下,東盟會否表態支持中國抑或美國,將會是取決於當時的具體情況。現今不論是呼籲還是分析東盟的態度,終究還是沙盤模擬,畢竟這其中存有太多不可測的變數。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只有當中美關係真的來到決裂點,直接碰觸到了東盟每個國家的實質利益時,我們才可能看到東盟的真正態度。當然,在今天仍然處於可受控的局面下,東盟各國的發言明顯“官話”一片,因為面對超級強國之間的博弈,小國家基本沒有話語權,所以大家都明白言多招損的道理。
其實在臺海風雲中,除了涉及方,還有不少欲從中“抽水”的,牟取好處的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友日本和韓國也是各懷心思,這點從韓國總統尹錫悅“請假”避見佩洛西的小動作中,即可窺見端倪。
毫無疑問,東盟絕對知道在中美博奕的這盤棋裡,能夠置身事外當然是不二之選。不過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東盟眼下最期盼的就是,臺海風波最好至此“告一段落”,而這個“暫停”可以越久就越好。因為“遠在天邊”的俄烏戰爭,就已經嚴重衝擊了東盟各國的經濟,可以想象如臺海危機升級,帶來的打擊將會何等的巨大!
因此專家建議東盟不要選邊站是絕對正確的,惟前提是眼下局勢不要進一步升級,因為一旦情況惡化,東盟小國是否還能秉持中立,則恐已身不由己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