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7日彭博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臺灣後,中國以軍事演習回應,引發該地區的不安,儘管其對臺灣的貿易報復幾乎沒有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中國不想傷害自己。
ADVERTISEMENT
根據經濟學家的說法,受中國製裁影響的貿易值對臺灣生產總值的貢獻不到1%。中國固然可以加大行動力度,擴大制裁範圍到更多食品、木材或礦產品。但鑑於中國對臺灣尖端科技的依賴,幾乎無法想像中國會針對一些真能讓臺灣傷筋動骨的重大商品(例如半導體)徵稅。
星展銀行經濟學家馬鐵英表示,中國針對臺灣科技出手的概率仍然相對較低,如果禁止臺灣制半導體進口,中國將很難找到替代的供應。
中國還有一些工具可以向臺灣施壓。臺灣總出口的40%銷往中國大陸和香港,儘管臺灣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中國如果施加更多限制,對臺灣來說將是一個令人頭疼的經濟問題,畢竟臺灣已經忙於應對全球電子產品需求放緩和高通脹,從而令其增長前景降溫。
以下是中國針對臺灣已經出手和未來可能採取的措施:
●貿易制裁
中國本月已經實施的貿易制裁預計將對臺灣產生邊際影響。高盛經濟學家上週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食品僅佔兩岸貿易0.4% 。去年,兩岸雙邊貿易總額達到3283億美元。
高盛經濟學家表示,最近中國對臺灣一些水果和魚類的出口設限,對臺灣生產總值的影響可能不到0.1%。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已經禁止臺灣其他食品進口,儘管這些禁令何時發生尚不清楚。
如果中國想減輕制裁臺灣對其自身經濟的反噬,就可以針對臺灣的木材、礦產品、鞋帽。
根據星展銀行的一份報告,與其說中國依賴自臺灣進口這些物品,臺灣的貿易更依賴於出口這些物品到中國大陸。
星展銀行表示,中國要為這些物品尋找替代來源也更容易。例如,臺灣五分之一的木材是出口到中國,但僅佔中國木材進口總量的0.1%左右。中國進口木材的其他國家包括俄羅斯、美國和澳洲。
中國也可以限制更多物品不得出口到臺灣,正如天然砂一樣。這種做法有先例可循,中國曾在2007年以環境問題為由停止了天然砂出口約一年。不過,據經濟學家稱,自10多年前實施禁令以來,臺灣已經減少了在該領域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摩根大通稱,最近的限制“主要是象徵性的”。
●科技力量
科技是海峽兩岸貿易的核心,佔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的近70%。
臺灣被稱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半導體供應地,這要歸功於臺積電,該集團本身就佔全球代工市場的一半左右。如果中國禁止從臺灣進口晶片,特別是最先進的5奈米和7奈米晶片,中國將很難找到替代的供應商。
中國和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其他主要國家一直設法增加國內對半導體的投資,並吸引臺積電等公司前往該國建廠,部分原因是為了緩解臺灣晶片供應可能中斷的地緣政治風險。
在華盛頓試圖遏制中國的晶片雄心之際,中國晶片製造商如中芯國際還得應對美國的制裁和收緊出口限制。雖然中國本土公司在生產先進晶片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行業專家表示,它們仍落後臺積電幾年,這意味著這家臺灣公司仍然是中國大陸的關鍵資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