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也会影响人体各种器官甚至运势以及产生好风水的效能。比如说某人的八字先天欠火,因此可以刻意选择多使用属火的红色、紫色或粉红色等服饰或首饰品,以增强运势,也容易招引贵人辅助。
犹记得曾有读者来电询问,有关最近一些风水作家引经据典道说:其实颜色与传统的风水之道无关。有关风水作家还斩钉截铁说是他已研究过“无数”古书,直到清朝之前的风水古籍皆无提及有关风水与颜色的相关应用,因此大力批评那些鼓吹应用颜色在风水实践上的风水理论为“不正统”之道云云。也许是为了凸显他自认为乃风水权威之势吧!
该读者说也许是该风水大师的中文造诣不深,在没有彻底了解之下,随意以自己对风水的片面认知而狂下妄论,有贻笑大方之嫌。该读者希望我能为此事发表意见,写一些有关此言论的看法,因此也借此专栏谨以有限的好风水堪舆研究知识为大家提供拙见,以供参考。
风水或堪舆学,是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奥的一门环境学问。它也被称为“青鸟术”、“青囊术”等。较为学术性的称它为“堪舆学”,是专为研究人类赖以生长与发展的微观物质,如阳光、空气、水、树木和土地等,以及宏观的环境如天、地、时间等的相互对应与影响之理论,以达到天人合一、和谐共处、三赢的美好境界。
风水或堪舆学的根本基础和核心思想依据来源于《易经》的阴阳与五行平衡之道。在从不间断的演变与进化的过程里,风水的理论不断趋于完善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与医学等重要领域的根基所在。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根据许多对风水古籍与献文的研究,“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276-324 年)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这段文字是描述有关风水的最早定义。在这部著作中还提出了风水的要旨,即:“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关于风水有相当多的评论,不少人认为风水是中华文化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因为它结合了环境学、地理学、健康与医药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历史悠久的观察与统计资料的整合学说。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五行的土、金、水、木、火五种元素组成,并且可以它们之间的相互生克关系,通过“相对论”去诠释一切范畴。
基本的阴阳理论中五行之生、克关系如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其实阴阳与五行,其自然的根本涵盖了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万象。如:
五行配五星: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
五行配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行配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行配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行配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行配五音:角、徵、宫、商、羽。
因此自古以来,风水或堪舆学里的阴阳五行学说,早已把“颜色”根据其相关的五行属性归类,如红、紫、粉红色属火,蓝、黑色属水,绿色属木,黄、棕色属土,白、银色属金等。
自古以来,尤其是华人早已懂得在家居、服饰以及生活起居等,应用各种颜色的配搭来表达对节日、喜庆、嫁娶、葬礼等气氛。比如说在新年喜庆日子里,家家户户以大红大紫凸显喜庆气氛,以示庆典。而在葬礼上以黑白的服饰以及摆设,表达对往生者以及其家人沉痛的悲哀、尊重与缅怀之情。
颜色不单只被应用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与习俗里,在风水的实践过程,它其实也早已融入其中,颜色与风水自古已浑若天成!
在风水的与颜色的应用范畴里,房子形状必须五行齐全,所以在设计里必须没有显著的缺角。对有缺角的房子,其实也可以应用颜色的配搭,以达到五行平衡之势,比如说:
房子的东或东南方有明显的缺角时,可以在该方位置的墙壁上以树木花草装饰,或漆上浅青色,以补东方缺木之气。
房子的南方有明显的缺角时,可以在南方位置漆上浅红或紫色,以补南方缺火之气。
房子的西方有明显的缺角时,可以在西方位置漆上浅白或银色,以补西方缺金之气。
房子的北方有明显的缺角时,可以在北方位置漆上蓝色,以补北方缺水之气。
房子的东北或西南方有明显的缺角时,可以在此方位置漆上黄或棕色,以补缺土之气。
颜色也会影响人体各种器官甚至运势以及产生好风水的效能。比如说某人的八字先天欠火,因此可以刻意选择多使用属火的红色、紫色或粉红色等服饰或首饰品,以增强运势,也容易招引贵人辅助。
在室内设计里,比如说大厅主要色调应淡雅明亮,不宜大红大紫。反观需要比较多土、火元素的饭厅或厨房,反而适宜配以暖色调,而不宜大面积地配置冷色调。
因此颜色其实在风水的实践里占有重要席位,绝不可轻视。在知悉自身的喜用五行后,可以应用相关的喜用颜色,比如说在服饰或家居漆料的选择里,简易地达到趋吉避凶的目标。
撰文:许鸿方 Master Kenny Hoo
电邮:Kenny@GoodFengShui.com
www.GoodFengShui.com
www.Facebook.com/GoodFeng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