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文艺春秋

|
发布: 9:02am 19/08/2022

文艺春秋专栏

医院

义工

自我

文学关键字

卢姵伊

散文创作谈

风景

【文學關鍵字】盧姵伊/成為“我”

作者:卢姵伊

【散文創作談 03.】

(從車窗望出去,風景一幀幀往後退,你可以看見外在,沿途記錄。)

ADVERTISEMENT

感懷偶爾離開尋常,特意遊移走路的時間。固執地隨身帶著一兩本書,想著路上打發時間,其實夜間回到住宿處才有機會翻上幾頁。揹負想看的卻沒時間看的書,也帶與當地相關的書籍,無論歷史紀實或文學書寫。這多少帶著自省的目光——儘量撇除自以為的想像,自覺於入侵他人原有生活秩序,也不想粗糙地留下煞有其事的印記。

拾起一片停留在2019年尾巴的風景。11月的臺北非常舒適。沒有綿綿無盡的春雨,盆地不再悶熱,灰色霧蒙的冬季也還沒到來,空氣良好,野外的風透著蔚藍的清淨,天上還留著一些雲。這樣的天氣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但大多就在窄窄的一個月裡。

路上大多沉默,也有不經意的交際。

一天清晨啟程,在劍潭準備一路往北、向上,到一個叫作冷水坑的站點。不必十分注意乘車方向,因候車處很多準備登山的長輩在排隊了。這是他們的日常。一列列的興致與精神,我忐忑加入,隨時被拆穿似的。

山路平緩,沿路散落的灰色小房仍有住宅的氣息,而我不時緊盯站名。或誤認我是臨近大學的在讀,席間一個婦人向我探問,哪一個站點比較靠近步道入口。在異地移動,旅人之間樂於指路或解釋,好像互相認出頭頂的一片葉子。但是她的依賴與信任,竟令我覺得過客與在地人的身分面目朦朧起來。

到點下車,其他人都團團簇簇地散了,剩下我們二人。也許我有一些警戒,但仍然多話,為她再做心理整裝——路線長短、費時多少,邀她一起進入步道。

秋裡山林平和舒爽,氣候使得樹木較熱帶的沉靜。步道由大多有石頭木板砌成,並不難行。林間聽見蟲鳴鳥叫,只見幾隻顯眼的白色飛禽。先是一前一後走著,而她慢慢不見了。山中獨自前行約莫20分鐘,終於看到分叉路與路牌,我決定在這裡等等,間中有松鼠前來討食。

許久,日曬漸顯,一群登山客經過,所幸她們都見過,她還在路上。

轉道進入七星山公園的入口,略有波折。會合以後,我們自然地交談、交換過去。她在桃園醫院當義工,領著車票優惠的報酬,獨自來走走。她大約與母親年歲相近,又覺得她可能是我的鏡子。不禁想像許多年後的獨行,還能不能如此有毅力?

公園一片芒草依依,俯瞰盆地的城市風景,已被日曬照得迷濛。她輕車就熟地到處抓拍風景,與步道上的沉重姿勢不同了。我以此為目的地,她則向上續行,應能抵達某個山頭。稍早的擔心顯得多餘,她更像輕盈的理想化身。彼時我們都沒有名字,就此分開路程。沒想到接下來世界鉅變,自由的線顯然收束了許多。

當然還有許多擅長認識、行走異地的旅人,不是我。然而,失去自由時,仍然懷念散逸自由的時光,以及突然降臨、不可長久的美好際遇。

(然而道上忽明忽滅,窗上映著你的影子,似是照亮了某個內裡的角落,更是一張役者/演員的臉。)

隨之浮現的,是不擅移動的自己。但一定有什麼支撐著我,讓煎熬的心理不那麼靠前了。

最早或是移居。與過去不同的是,新家有個梯子,陰翳二樓帶來一些想像與陰影。梯子最上面就是房門,沒有緩衝的空間。最初搬來的一年,打開房門就發現暴骸——大人將所有家當堆擠在一個房間,想著逗留不長,並打算再回到原來的地方。但我實在什麼都不認識,甚至不懂言語,這段不安定的記憶還在身體裡,就此度過多夢的童年。

或是家中無止境的公路之行,只因追逐父族遺蹟,城外四散的親戚。一年之中總有幾次,父親拖家帶口穿過市中心,來到另一端城郊相接的遠方。而且常常偏離原路,眼前沒有導航與指南只有未知的地名,誤入歧途只能憑藉直覺回去。分不清眩暈源自脾氣衝動的駕駛,還是在陌生親戚家的枯坐半日。那部老車冷氣強勁,後座的只得困在半睡半醒之間,竟似人質,所有難堪不適卻一次次撐過去了。

為了免於顛簸,也曾室內安坐,和房間一體雙生,依靠電腦熒幕折射與外界。直到離開校園後的空白期,開始計劃長途遊蕩。以鐵路、巴士、腳踏車,跋涉到山海邊緣——這些都不算曲折。反覆出走,怎麼不可能遇到逢魔時刻?夜裡海岸迷人,貪戀逗留至月色清明,卻不察身邊悄悄聚集了野狗群;騎車到100公里以外的景點,途中瞌睡來襲。諸如千鈞一髮的時刻,才心生懷疑:為什麼我要來到此處?可經過一段日常沉寂,還是甘願不辭勞苦來一趟漫無邊際的異地行旅。其中的苦勞與風險,並沒有隨著地圖上路徑的顯現,或者遠離那樣的日子而變得微小。

(在尋常與散逸之間,我們有時傾斜於後者。於是一再遭逢,甚至主動投入、隱形,成為觀看者,直到在那邊認出另一個自己,最後回到現實的位置。)

那些夜裡回到住宿處,準備歇下時拿起隨身的書。閱讀其他人的抒情與敘述,平實或曲折,習得言說的方式一如交換面具。面具固然是負擔,一如旅路上的難題,留下的痠痛,但也是其中一種篤定的積累。試著書寫,撿拾重組碎片的過程中,也順著線索繼續生活,反之亦然。

(事後回看,赫然發現,過去的你早已指出未來的秘密。) 

(編按:文中粗體關鍵字為編輯所標明。本系列每月第三個星期五刊出。)

延伸閱讀:

【散文創作談 01】盧姵伊/我為何寫作之——史前生活
【散文創作談 02】盧姵伊/透明的散文?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