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一個流浪動物收容所是一項艱鉅任務,不光是經濟來源,如何給毛孩打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而不是擁擠的家園,就是一項挑戰。
眾生緣,5年前由江先生(Andy)開闢的流浪狗收容所,一點一滴建設,把榴槤園慢慢開闢成收容所,六百多隻狗分流在不同的隔間,讓它們有活動的空間,也避免狗狗相爭。
ADVERTISEMENT
這個依山而建的收容所,坐落在一個榴槤園,園主把其中2英畝的地段出租給江先生,讓他可以安心照顧被救回來的毛孩。
江先生在建設眾生緣之前遇人不淑,因救狗事件而引起過風雨。慶幸機緣之下認識了一位法師赤腳大師,接領他走向學佛之路,之後也得到另一位師父建議,找塊地段建動物收容所,費用由法師向信徒籌措,於是才有了今天的眾生緣。
他也坦言,年輕時少不更事,直至18年前遇上改變他後半生的啟蒙法師,學習佛法,讓他決定把餘生奉獻給照顧救援流浪動物。
管理動物收容所是各施各法,江先生的理念是來自師父的教誨:“救它們是讓它們快樂,而不是受苦”,所以一定要給毛孩一個舒適的環境,而不是關在沒有自由的地方,每天一餐也不溫飽,這比它們當流浪動物更可憐。
剛開始建收容所時,只要看到可憐的流浪狗都會帶回來,漸漸的毛孩數目越來越多,園地越開越大,知道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近年來只救母狗與小狗,把它們帶回來養好後幫它們結紮,因為要杜絕流浪狗問題必須從小狗做起,而母狗結紮後就留在園裡生活。
所以在眾生緣裡的六百多隻狗當中,不少都是“一家狗”,狗媽媽與狗孩子住在同一屋簷下。
分類安置,避免狗狗打架受傷
雖然都是流浪狗,但狗互咬或群毆是常有的事,所以江先生把它們分門別類安置在不同區域,如性情暴躁的會鎖養在一個房間裡,愛生事的也分別圈養在不同區,避免它們相見打起來。而大部分和善的狗,可以自由在園裡遊走,無拘無束,更難得的是裡面的狗都是健康活潑,也不會因為數目眾多而交互感染皮膚病問題。
“剛開始不知道要把它們分開養,經常發生打架被咬傷,甚至受傷死亡事故,後來把那些兇的單獨圈養在一個房,才避免了流血事件。”
除了狗,眾生緣有一個別處收容所看不到的景象,那就是供奉了很多菩薩,每天都會開佛經、佛曲給毛孩聽,還有一座地藏王小龕,讓園內往生的毛孩可以聽經超度。
他強調,所有被救回來的狗,除非被領養,否則都會照顧它們到終老。
江先生僱用了8位工人照顧毛孩,每天需要11包15公斤的狗糧,12包10公斤白米,還有二百多公斤雞骨和雞肝,才足以讓六百多隻狗吃飽。每年單單毛孩的預防針或疫苗費用,就多達逾2萬令吉。
他透露,眾生緣每個月開銷約8萬令吉,但他並沒有對外募捐,都是法師為眾生緣籌措,叫他安心照顧好毛孩就足夠。本地也有一些認同眾生緣理念的熱心人士也會捐款。
做能力所及之事,讓浪浪生活得更好
“我曾被人誣衊,但師父讓我把這些都當作自己的業障,把眾生緣打理好,就是救度眾生的功德。有緣讓我遇到它們,就救度它們,讓它們來生不再做畜生,是慧嚴師父創造了浪浪的安身天地。”
除了讓毛孩親近菩薩,他也以眾生緣狗狗的名義,給各地的佛教寺廟脩金佛身,為住在園裡的毛孩做功德,消除他們前身所犯下的惡業,修成下輩子不再輪迴做畜生。
“不是每隻狗都能得到善終,希望菩薩能夠接引它們皈依佛門,免去輪迴之苦。”
儘管救援流浪動物這條路難行,但他堅持不去求人捐助或幫忙,自己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工作。有時看到一些收容所的環境非常糟糕,也因為食物不夠,狗為了搶吃而打起來。他就會感嘆說:“救流浪狗是為了想讓它們有更好的生活,但結果卻與初衷違背,令它們還得在收容所搶食、打架或捱餓,那不如讓它們繼續流浪更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