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日,在许多人的童年里,一直都被大人以各种传说和禁忌,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像七月不可以出夜街,小心撞鬼;不要去游泳,免得被水鬼拉下水;不要结婚,可能会娶到鬼新娘;还有晚上不可以晒衣服、不可以叫人家全名等等。
ADVERTISEMENT
但偏偏在农历七月,各个社区的大街小巷都有热闹的盂兰胜会以及歌台表演,有些庙宇还有传统的酬神歌仔戏、给鬼神看的木偶或布袋戏。
嗯,不是说了要尽量避免夜归吗?
到底,农历七月这个鬼月的由来是从何时开始?民俗传统如拜路边、盂兰胜会又是为了什么?酬神大戏前面那几排空椅子,真的是给鬼坐的吗?传统而且深具价值的木偶或布袋戏,又是在什么时候被摩登的歌台表演给取代了呢?
佛教及道教把七月十五分别称为盂兰盆节及中元节,但民间更喜欢将之称为鬼节,相传鬼门会在农历七月这个月份开启,一众孤魂野鬼获允由阴间来到阳间游荡,往生的祖先也会趁此机会回家,探望后人。
因此,踏入农历七月,免不了会看到有人在路边烧香祭拜,香烛旁摆放着饭菜、糖果、汽水等祭品,还有各种纸扎如衣纸、溪钱等,也是俗称的“拜路边”,拜祭路边的亡魂,祈求出入平安,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胜会”。
天玉堂杨智泉师父指出,我们现在所过的中元节,其实已经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观念,佛教徒都会办盂兰盆超度法会,以诵经、放生、捐款及施食等;而道教就有拜路边及普度祭典,不论是哪一种仪式,初衷就是想要救度在地狱受苦的众生,使得在阳间的信徒同步得到业障的消除。
“好兄弟在往生前也是一个人,只是在往生之后成了无主孤魂,没有人供奉。”所以,在农历七月,我们祭祖拜神明,也度众生,就是对于亡魂的另一种布施,为求行善积福。
他说,根据民间风俗,早前的拜路边可是特别讲究,单是祭品就要准备饭菜、豆腐、粽子、发糕、水果、糖果、饼干,还有茶酒及金银衣纸。烧衣前要点烛插香,并拿着衣纸拜祭一番;接下来才烧金银衣纸;完成后,还要奠酒仪式,这样才叫大功告成。
“饭得淋上清水,所以也叫水饭,因为阴间人没办法吃太硬的食物,所以包子、豆腐这些都很合适,至于糖果、饼干主要是给年幼的小鬼,这也是为何肚脐饼是农历七月时祭鬼魂的必备品,曲奇饼上有着甜甜的豆泥。”
至于拜祭的时间,以前是在农历七月十四当天才拜,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及迎合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二十九,任何一天都可以在路边拜祭,惟建议时间是在傍晚7点太阳下山以后,才能达到招待好兄弟的目的。
“拜路边”民间习俗Q&A
(一)什么时候拜?
拜路边的时间: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至二十九,任何一天都可以路边拜祭。时间则以傍晚7点太阳下山以后,才能达到招待好兄弟的目的。
拜路边的地点:必须在户外祭拜,绝对不要在室内或阳台祭拜,也不要对着别人家门口拜祭,尽量对向路边,否则会不小心把好兄弟招惹进门。
(二)拜路边的祭品
杨智泉师父声称,根据民间风俗,所有祭品必须准备7套,为正确的拜路边仪式。《易经》有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7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因此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
祭品建议如下:
食物:水饭(泡了水的饭)、酒、菜、糖果、花饼或饼干、发糕、水果等,祭品必须拆封打开来祭拜,若是外用打包盒装供品,也需要把盒子打开。
衣纸:香、蜡烛、金纸,银纸、五百万、往生纸、溪钱、七色衣,七色布、经衣,也可到香料店洽询拜路边祭品,或上网网购中元拜路边配套。
(三)怎么拜?
拜路边是出于布施,以慈悲的心态来供奉,跟一般祭祖或拜神祈福不一样,因此不需要报上自己的名字,或向好兄弟提任何祈求,只需用尊敬的心态祭拜即可。
拜路边的步骤
1. 准备好祭品,每样祭品插一炷香。
2. 烧衣前要先点烛插香。
3. 烧金银衣纸后,再奠酒仪式,就是将部分祭品如饭菜、花饼、糖果等,往正在燃烧的衣纸上洒。
(四)拜路边时,可有什么禁忌?
1. 拜路边时,不能乱说话、打闹,也不要叫人全名。
2. 仪容要端庄,尽可能穿亮色系衣服。
3. 不可以乱踢、乱踩冥纸及跨过祭品。
4. 不宜偷吃祭品、玩弄祭拜的用具。
5. 拜过“兄弟”后的食物不宜再带回家食用。
(五)听说拜过一次路边后就必须一直拜,不能中断,真的吗?
拜路边是需要每年持续的仪式,杨师父说,风俗中是有那么一个说法,因为拜过一次以后,每年七月好兄弟就会在固定的时间及地点等候,若突然中断,拜祭者可能会遭遇不顺心之事,除非拜祭者迁离原来的住址,搬到另一个城镇,可以选择不再拜路边。
杨师父建议,若有拜祭者有事无法持续拜祭,可以选择到同一地区的盂兰胜会向大仕爷(普度王)敬香。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
活佛宫理事邱炜杰指出,中元节其实本来是一个为了庆祝丰收、感谢大地的节日。
“古时七月并非鬼月,而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田地之神,祭神后就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丰收。”
至于后来为何会延伸出“饿鬼”的传说?那是因为佛教目莲救母的传说,以及道教地官赦罪的故事。中元节在道教创立、佛教传入而加上宗教的色彩后,才有我们今天熟悉的习俗、禁忌和传说,后来界线逐渐模糊,最终形成今日中元普度的习俗。
但其实,一切与中元节有关的传说与故事,皆有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及乐善好施的义举,因此,比起鬼月的称呼,更多时候,农历七月会被信徒视为报恩月或孝恩月。
下面就带大家看看佛、道最广为流传、为纪念孝子的由来故事吧!
佛教之目莲救母
目莲乃佛陀十大弟子,是个很孝敬父母的儿子,后来成为菩萨。有一天,他运用神通的法力,看见自己的母亲因为生前做了坏事而在饿鬼道受苦,当目莲把食物拿给母亲充饥时,食物却入口即化为火炭。
为了拯救母亲,他求助于佛陀,并在佛陀的指示下,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敬备祭品(百味五果),祭拜七代祖先之灵,同时供养十万大德众僧,请佛僧一同诵经作法,成功替母亲脱离了饿鬼道。
佛家后来将农历七月十五视为盂兰盆节,也是是佛欢喜日,并且办盂兰盆超度法会,以此累积功德回向父母,宏扬孝道。
道教之地官赦罪
道教中元节则源自“地官赦罪”的典故。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舜”的人,他的母亲病逝后,父亲再娶,并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象”,惟舜的后母与弟弟常常对他百般刁难,但舜仍事奉父母,也对弟弟很好,20岁时以孝举闻名天下,这样难得的孝心和德行感动了上天,还被封为地官大帝(道教中三官大帝之一),掌管人鬼录簿,检阅善恶。
因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地官大帝的诞辰,也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而有了鬼门会在这个月开启,让游魂野鬼游荡阳间,享受一个月的香火、施食的说法。人们会在这天准备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同时祭拜没有人尽孝的孤魂野鬼,为求行善积福。
相关报道:
【七月谈鬼节/02】盂兰胜会超度孤魂,保家宅平安
【七月谈鬼节/03】盂兰胜会镇煞主角“大士爷”,纸扎的艺术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