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6:15pm 19/08/2022

鬼节

歌仔戏

戏班

布袋戏

禁忌

中元节

盂兰胜会

七月

酬神戏

【七月談鬼節/04】酬神大戲的未來──觀眾沒了,戲還能演嗎?

报道:本刊特约 张欣薇 摄影:本报 陆家明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布袋戲的幕後推手──操偶師。

不知道你的童年是否跟我一樣,有著到廟口看歌仔戲的記憶?

戲臺下,坐著滿滿的村民,而歌仔戲在開場前都會以扮仙戲開場,常見的有三仙戲、八仙戲等,之後就輪到摩登歌臺的勁歌熱舞。那個時候的酬神戲班都是一連好幾天,好多攤販都會聚集,有咖哩面檔、燙鮮蛤攤、古早味的炭烤魷魚、搖搖冰,就跟廟會一樣的熱鬧。

ADVERTISEMENT

聽長輩說,在那個電視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酬神戲班還有提線木偶戲與布袋戲的表演呢!只是,隨著傳統戲曲市場萎縮,看戲觀眾越來越少,酬神戲也逐漸變為少見,早年臺下熱鬧的場景也已經消失。

這場專門為了神明而演的戲,隨著時代的演變,看戲的觀眾似乎真的只剩下神明。

一般來說,跟神明有關的,都稱為酬神戲。

酬神戲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娛樂神明,以及答謝神明保佑而特別演出的表演活動,如提線木偶戲、布袋戲及歌仔戲。尤其是鄉下地方,逢年過節、眾神明誕辰及中元節,總有信徒發心許願捐戲,小至兩場戶外電影,或者布袋戲加電影,大至好幾場的歌仔戲。

每當此時,附近鑼鼓喧天、響徹雲霄,原本寧靜少有人煙的小村落,一下子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更是早期陪伴不少廟口孩子的回憶!

“哎呀,時代進步了,以前沒有電視機,也沒有手機,現在哪裡還有人要看這些戲啦!”麻坡美虹掌中班班主顏金美一臉感慨地說。

現年62歲的他,自11歲開始跟偶戲團的阿姨學做大戲,從學閩南語、唱腔、音調、身段、走位,無論生、旦、淨、醜等腳色,均充任之,曾到全馬各地宮廟演出。

回想剛入行時的盛況,那個時候還沒開場,臺下就已經坐滿人潮,有的人還是自帶凳子在旁等候,對比現在……棚前不見觀眾,只有焚燒金紙時的裊裊炊煙相伴,所以,戲真的就是做給神明看。

當然,除了觀眾的流失,新生代聽不懂福建話(酬神戲都以福建話為主),看不懂大戲在做什麼,薪傳後續乏人也是傳統戲曲技藝沒落的另一原因。

“沒人要學啊,而且做戲都是晚上,得熬夜,哪有年輕人想做?”他說,只有上一輩的人,因為沒能上學,才會去學做戲討生活,這個躲在布幕背後的人生出路,很少會有年輕人感興趣。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80年代時候,農曆七月都會是酬神戲班最忙碌的時候,如今也漸漸被摩登歌臺取代了。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布袋戲表演是一種仿人、仿真的演出形式,藉由演出者的雙手,使原本無生命的戲偶,賦予其豐富的生命力。

布袋戲操縱簡單,班底都是自家人

顏金美是在成年後自立門戶,創辦麻坡美虹掌中班,人們常常稱布袋木偶藝人或戲班為“掌上班”、“掌中班”,換言之,顏氏的戲班就是以承辦布袋木偶戲為主,其次就是歌仔戲、提線木偶及摩登歌臺表演。

“主要還是布袋戲,因為大概3到4個人就可以成一齣戲,如果是歌仔戲就得看主辦方的預算,如果只是兩三千令吉,卻只有兩三位演員,其實也有點說不過去,歌仔戲的成本有點高。”

提線木偶就更難一些,線偶的系線根據角色的不同,為5到12根不等,甚至有多到二十餘根的,還得巧妙運用提、撥、勾、挑、扭、掄、閃、搖等方法,這即使想學,也需要花一段時間及耐心,才有辦法賦予木偶藝術生命。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提線木偶的系線根據角色的不同,為5到12根不等,甚至有多到二十餘根的,還得巧妙地運用提、撥、勾、挑、扭、掄、閃、搖等方法。

反觀,布袋木偶的操縱則較為簡單,這種布袋木偶形體大約1呎大小,由頭、雙手和偶衣組成,表演時直接把手伸入布袋,食指控制偶頭,中指、拇指控制木偶的雙手,手掌支撐偶衣代表下肢,他與孫子顏文豐即場表演,讓我也一起操縱,但不確定是不是我的手指太短,有點撐不起布偶的雙手。

今年22歲的顏文豐自小學開始就跟著公公跑戲團,以前是坐在臺下打鼓,之後就穿上戲服演孩童,只憑兒時對公公操偶熟悉的口白聲音,以及演偶神態的記憶,耳濡目染下,竟然也學會了操縱提線木偶及布偶,現在是公公的得力助手。

但其實,美虹掌中班每次演出的班底都是自家人,老婆、女兒、孫子,戲班裡大概只有兩三位受聘演員。遇到戲班人手不夠時,就會找其他戲班,或臺灣、中國戲班合作。

現在平均每個月都會有幾場酬神戲班,而農曆就會是整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今年大概就接到七十幾班的演出,平均收入尚足以維持生計。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來者何人啊?”顏文豐只憑著兒時對公公操偶熟悉的口白聲音,以及演偶神態的記憶,耳濡目染下,竟然也學會了操縱提線木偶及布偶。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顏金美和顏文豐兩爺孫感覺上像在玩著布偶,但一旦登臺,手中的布偶就會賦予生命,可文可武,兼有大眾娛樂及藝術文化價值。
輝煌時光不再,戲班會不會消失?

顏金美指出,以前戲單接不完,沒落以後,戲團的生意自然走下坡,懂做戲的人都紛紛轉行,慢慢地,懂得做戲或操縱木偶、布袋木偶的人,自然也越來越少。特別是過去兩年受疫情管制令的影響,許多傳統戲班也紛紛結業,年長的演員也一個接一個離世,這一個行業已走向夕陽。

現在雖多數廟宇和信徒仍會在慶典、還願時請戲班演出,但中元節則會偏向歌臺較多,因此一些廟宇或盂蘭盛會為節省成本且順應觀眾偏好,一般會選擇在下午表演布袋戲,而歌仔戲則變成了酬神的“開場”,之後就由歌臺表演接手炒熱現場氣氛。

“以前演一場大戲,需要四五十人,從導演、武師、演員到樂師,是一大群人的表演,每一次演出都得共乘一輛大巴士,有時甚至連續10天都需要演出。”

惟考量市場萎縮後的成本,歌仔戲已經從數十人的表演變成幾個人的表演;布袋戲也一樣,得一個人同時操偶,控制燈光等,錄音機也取代了樂隊,再也不需要有人在後臺拉琴、吹奏、打擊樂伴奏。

如此彌足珍貴的傳統技藝,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淡出觀眾的視野。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歌仔戲市場萎縮後,錄音機也取代了樂隊,樂器的敲擊聲也快消失了。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薪傳後繼乏人也是傳統戲曲技藝沒落的另一原因,顏金美說,願意學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戲班有什麼

按照中元節習俗流傳下來的傳統,每逢農曆七月的大戲或歌臺演出,臺下前面第一排椅子一般上會空置,有的還會在椅子上擺上飯菜插香,那是預留給“好兄弟”觀賞的位置。

因此,七月歌臺的其中一個禁忌,就是第一排座位千萬不能坐,否則就是跟好兄弟搶位子了。

那麼,演戲的戲班呢?在演出前,可有什麼禁忌?

“出發前,我都會在家先祭拜田都元帥,也就是我們這一行的師父!”

顏金美說,田都元帥是這個行業的祖師爺,相傳是唐玄宗時宮廷裡的一名樂師,後來中國戲曲界都供奉他為保護神,因此,他特別在家中安置田都元帥神像,還有幾名“喜樂神”(孩兒爺)伴隨,每日定時供奉。

到戲棚後,演出前他還會舉香拜臺角,即面向戲臺三拜,祈求演出過程一切順利。中元節表演的戲曲,有天上人間、戲如人生、鍾馗、包公探巫山、目蓮救母等,但若是表演黑白無常的戲曲,就得撒大量的金銀紙,避免煞氣。

另外,以前的戲服、道具都會存放在大木箱,一般會忌諱用腳踢木箱,否則戲班會有人發生口舌之爭。

“不過現在都沒有這類的大木箱了,應該也沒什麼禁忌了,其他的大概就是不要在戲棚內隨地吐痰、喝酒鬧事,主要都是本著尊敬之意,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至於可曾遇過什麼靈異事件?他笑稱,還真的沒有呢!只是曾聽其他演員提及,曾看到有小孩在戲棚裡玩球,或看到疑是靈體,但其實做這一行,還算是百無禁忌的。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一旦要出遠門演戲時,顏金美都會向田都元帥祈求演出順利。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神臺中站“C位”、戴“武丑帽”、披大紅色對襟戲服、紅褲的神像正是田都元帥,另外5個神像為喜樂神(孩兒爺)。
【七月谈鬼节/04】酬神大戏的未来──观众没了,戏还能演吗?
每逢農曆七月的大戲或歌臺演出,臺下前面第一排椅子一般上會空置,有的還會在椅子上擺上飯菜插香,那是預留給“好兄弟”觀賞的位置。

相關報道:
【七月談鬼節/01】如何拜路邊才不招惹好兄弟?
【七月談鬼節/02】盂蘭勝會超度孤魂,保家宅平安
【七月談鬼節/03】盂蘭勝會鎮煞主角“大士爺”,紙紮的藝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