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台湾作家王聪威写作家演讲的惨情,还真的被挑动了写作和出版那根筋。好像听到有人说,你哪根筋不对了,要去写东西和出书。
ADVERTISEMENT
行之有年,某书局例常邀请作家到各州分行演讲──这个“例常”是关键字,例常反应都不好。出版社一般安排出新书的作家上场,这可是严厉锻炼,要和作家做好心理建设:“不会有几个人来的啦。”“讲完我们去吃东西。”
来了几个人,几乎都是叫来的朋友。不认识的,便如王聪威所说,只是因为那边有椅子坐,就坐着休息或看书,你讲你的。讲着讲着,还希望他坐好好,不听无所谓,别走嘛。
看见有人起身要走,心里一沉,差点忘了下一句要怎么接。
有一次在槟城,小猫三两只,我和店员绕书局拉客,见人便说前边有讲座,来听呗。一位妈妈拉着婴儿车坐了下来,好呢,这样就多了两位。
在书展,很难排到好时段。谁叫你小众,周末基本不必想,还要安排早上11点第一场。只好拉参展的同行,卖食谱的,儿童书的,漫画的,抽空来听听,买本书让作者签名,顺道跟作者哈啦几句。
见到排队的人就那么几个,签名还要拖时间──问读者名字,叫读者写在纸上,题了名字再附送几个字,很珍惜读者那样的慢慢写──写完了,一旁窥视的出版社便要介入:“我来为你和作家拍照。”希望有人看到这边还有人,也会被吸引过来。
最好当然是在学校办,基本盘是有的,无论学生愿或不愿来听。遇到热心的老师还会在讲座前让学生做功课,一班一班传阅新书收集买书名单,最威水的一次就这么卖了500本。但热心的老师是越来越难遇到的了。
自己找场地办推介,就算是友情赞助,水电费意思意思还是要给。作家远来,要付交通津贴和住宿,偶尔免得了,一餐饭免不了。再做个海报,布置现场,卖个二三十本书,补不回来的。就想说邀请媒体来访,图个曝光也好,回说“没有开幕人,我们不会派人。”便拉了华团或作协有点脸面的朋友来讲几句话,新闻出来后,重点便是这几句话。
活动确认后,天天留意报名人数,三不五时在脸书贴了又贴打了又打。还不能老重复,每回都得想些新意写些新句,把脸书经营成卖书网,只见书不要脸了。长此以往,谁都知道你卖药,没人在乎你还会种草药,还会捣磨,还能研制新品。滑过我脸书的朋友,大概都会厌烦的,书书书,一直书。
做出版的,最怕“书到卖时方恨少”,充满期待的分几轮扛到现场,活动完了后,默默地装箱,好像和来时也不见得空出多少位。默默的又扛回后车厢,默默驾车,默默搬到推车上,上楼,把书一一归位──好像这些书到外面的世界看了看,累了闷了(有些还脏了),只好默默的又回来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