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訊)在目前後疫情時代,在一般感染冠病者中,有些人康復生活如常,但有些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生活因確診冠病被顛覆。
ADVERTISEMENT
4名醫療專家資深兒科顧問醫生拿督阿瑪星、言語治療師鄭嘉怡、護理夥伴莎麗法和社會倡導家Yuenwah San今日發佈聯合文告,分享5名受到長期冠病症狀的個人病例,其中包括出現腦霧而被迫卸下醫生袍的高級醫學顧問,藉以提醒當局關注長期冠病的治療。
68歲的莎拉是一名高級醫學顧問,她完成接種加強針,平日也謹慎小心做好防護。然而 ,就因為一次與家人聚餐沒有戴上口罩,她感染冠病,也出現一些呼吸道症狀,惟不需要入院。
莎拉因為自己康復,卻想不到兩星期後出現嚴重咳嗽症狀,導致她需要使用吸入類固醇(inhaled steroids)長達7個月。
然而,她也發現自己出現無法思考的症狀。當她為病人看診時,經常出現“腦霧”(brain fog)──注意力不集中及頭腦不清醒,影響她的診治能力。
莎拉致力讓自己恢復如過往,但症狀仍然出現,持續9個月也不見好轉。莎拉是一名思考敏捷的醫學專家,但如今卻連醫療信息及藥物都記不起。
也因為長期冠病症狀,莎拉被迫卸下醫生袍,停止為病人診治。
36歲營銷經理重學溝通方法
另一個案例是,36歲的營銷經理李先生,儘管從冠病中康復,卻面對無法思考、持續對話及理解長文的長期症狀,影響本身的工作能力。
李先生可如常走動及日常生活,旁人也察覺不到他出現上述症狀。
與妻子育有2名孩子的他,當時感到很茫然與無助。直到他去尋求其它專科,在網上尋找到語言治療,他才慢慢重新學習溝通方法。比較幸運的是,他也獲僱主支持,在工作時間接受治療,不必被解僱。
72歲婦女記憶力退化
另一個案例是72歲的老婦──莎娜。雖然她已完成疫苗接種,卻因老人屬高風險而入院治療。在入院前,她可以幫忙照顧孫兒、煮飯及輕鬆聊天。
“在她康復出院後,認知溝通能力卻有問題,她無法認出事與物,包括親人。”
莎娜感到很沮喪,本身的記憶越來越退化。她的家人以為那是衰老的症狀之一,卻不知是長期冠病症狀。
莎娜家人過後尋求語言治療師的相助,目前正努力恢復本身的溝通能力。
有鑑於此,本地醫療專家提出5項建議,以幫助受長期冠病症狀(Long Covid)所擾的人群,減少對社區的負擔和影響。
這5項建議分別為提高民眾對長期冠病症狀風險的意識、採取預防感染和接種疫苗措施、蒐集相關數據以形成公共信息、為受影響人群提供在線支持平臺,以及讓更多醫療專業人員能夠識別和診斷長期冠病症狀。
他們認為,長期冠病的問題既沒有作為公共衛生信息充分傳播,也沒有被視為一個真正的問題加以解決。“目前我們掌握的本地數據,是來自馬大醫藥中心團隊的研究。”
根據有關數據,21%患者在確診3個月後出現長期冠病症狀,還有17.5%的輕症病例和10%的無症狀病例出現有關症狀,另外35%成人的工作表現受到影響。
“數據表明,儘管一般是加護病房患者、女性和年輕人會出現長期冠病症狀,但也不排除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首次確診沒有長期冠病症狀,不代表你在下次感染時不會出現。”
他們認為,國際已經意識到多數醫生和醫療人員對長期冠病症狀的認識有限,因此不懂要如何幫助正在受到影響的人群。
“重要的是,衛生專業人士必須要以最有效的治療方案,為患有長期冠病症狀的患者提供支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